第1节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 知识点题库

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
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 . 17N、3N B . 17N、0 C . 9N、0 D . 5N、3N
作用在一个平面内,大小分别为5N,6N,9N的三个共点力,其合力的最大值:,最小值:


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 . 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C . 一个力只能分解成两个分力 D . 合力不可能小于其中一分力
如图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相同的圆柱体A、B固定在等高的水平线上,一细绳套在两圆柱体上,细绳下端悬挂一重物.绳和圆柱体之间无摩擦,重物质量一定.若绳越长,关于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F和绳上张力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减小,T减小 B . F增大,T增大 C . F不变,T减小 D . F减小,T增大
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N和9N,其中9N的力在逐步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   )

A . 先减小后增大 B . 先增大后减小 C . 一直减小 D . 一直增大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细线绕过滑轮O1、O3连接m1、m3物体,连接m1细线与斜劈平行,滑轮O3由细线固定在竖直墙O处,滑轮O1用轻质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动滑轮O2跨在细线上,其下端悬挂质量为m2的物体,初始整个装置静止,不计细线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张力大小不变 B . 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变大 C . 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与竖直墙夹角变大 D . 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不变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F1=1.92N,F2=3.84N,如图甲,F1和F2的合力大小F=N(保留3位有效数字).

    现保持F2方向不变,减小F1和F2的夹角,为了使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一定减小    B、F1一定增大    C、F2一定减小    D、F2一定增大

  2. (2) 某同学想知道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于是,他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平行放置,如图乙所示,他根据图中信息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k=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1拉物体向前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向前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f1和f2的关系为(   )

A . f1>f2 B . f1<f2 C . f1=f2 D .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1. (1) 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两只弹簧测力计需要通过水平对拉,读数相等才可以使用

    B.在使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不能与木板(白纸)摩擦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筋伸长到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②如图中测力计的读数为 N。

  2. (2)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连续的记时点A、B、C、D到E点的距离分别为18.66cm、14.58cm、10.11cm、5.25cm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可能是下列哪个实验打出的纸带____。

    A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B . 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C . 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
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3N,F2=9N,则它们的合力F的数值范围是(   )
A . 3N≤F≤9N B . 6N≤F≤12N C . 3N≤F≤6N D . 3N≤F≤12N
物体受下列各组共点力的作用,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 2N、5N、8N B . 2N、5N、6N C . 1N、3N、5N D . 2N、3N、10N
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
  1. (1) 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2. (2) 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和细绳的方向.
  3. (3) 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F’.
  4. (4) F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或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填“大”或“小”)。
如图为汽车的机械式手刹(驻车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构对称。当向上拉动手刹拉杆时,手刹拉索(不可伸缩)就会拉紧,拉索OD、OC分别作用于两边轮子的制动器,从而实现驻车的目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当OD,OC两拉索夹角为60°时,三根拉索的拉力大小相等 B . 拉动手刹拉杆时,拉索AO上拉力总比拉索OD和OC中任何一个拉力大 C . 若在AO上施加一恒力,OD,OC两拉索夹角越小,拉索OD,OC拉力越大 D . 若保持OD,OC两拉索拉力不变,OD,OC两拉索越短,拉动拉索AO越省力
真空中,在x轴的坐标原点O和坐标为x=d的P处,分别固定带电量为+4q和-q的两个点电荷,如图所示。x轴上场强大小为零的坐标位置是(   )

A . B . C . D .
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车项目的比赛将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进行。比赛可以分为两个过程:过程1中运动员手推雪车沿斜向下的赛道奔跑获得初始速度,如图1所示;过程2中运动员跳入车体内,呈坐姿在弯曲的赛道上无动力滑行,如图2所示。设雪车的质量为 ,运动员的质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冰面与雪车之间的摩擦。

  1. (1) 过程1中运动员推车使雪车的速度由0增加到 ,这一过程中赛道的高度差为h,求该过程中运动员对雪车做的功W;
  2. (2) 过程2中运动员乘坐雪车通过了半径为r的一小段圆形水平弯道,弯道处的赛道均向内侧倾斜。若运动员和雪车整体看作质点,雪车速度大小恒为v,求此弯道处赛道对整体的支持力 的大小。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 (1) 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是______;
    A . 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一定要尽量大些 B . 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应尽量小些 C . 拉橡皮条的细绳必须要越短越好 D . 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2. (2) 使b弹簧秤按图1所示水平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a弹簧秤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______;

    A . a增大,b减小 B . a减小,b增大 C . 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D . 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
  3. (3) 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实验结果中尊重实验事实的是(选“图甲”或者“图乙”)。
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及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等器材,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如图是该同学依据实验记录作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橡皮条在白纸上的固定点,O点是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拉伸到的位置。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的时候,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B . 如图所示,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图中的“F”和“”两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 C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必要必须相同 D . 在同一次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橡皮条的活动端可以拉到不同位置
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了F1、F2 , 如图所示。接下来, 要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条测合力。在操作中应当(    ) 

A . 沿F1、F2的角平分线方向拉伸橡皮条 B . 将橡皮条拉伸至O点 C . 使拉力的大小等于 D . 使拉力的大小等于F1、F2的大小之和
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先将白纸贴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让橡皮筋处于原长。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1. (1) 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的P端拉至点,此时拉力的大小F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N;
  2. (2)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同时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将P端拉到点。此时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方向如图丙的虚线所示:

    的线段表示的力,以点为作用点,请用力的图示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为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通过比较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