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 (1) 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A .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 .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 .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 . 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 .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 (2)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A . 2tanθ B . C . k D .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 , 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 .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 . 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 . 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图象
  2. (2)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2中的图线.(选填“甲”、“乙”、“丙”)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本实验主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B . 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 .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a 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 D .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实验小组利用图1来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电源.

A.交流4﹣﹣﹣6V       B.交流220V

②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③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小吊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小吊盘的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④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1. (1) 实验中,需要在木板的右端垫上一个小木块,其目的是
  2. (2) 实验中,已经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包括砝码盘)的质量为m,若要将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
  3. (3) 在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时,可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 求出 B .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C . 每改变一次小车的质量,都需要改变垫入的小木块的厚度 D . 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单个钩码的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动滑轮质量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②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③挂上钩码,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④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③,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 (1)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 . 实验过程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 . 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钩码重力的一半
  2. (2) 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

    未画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若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大于50 Hz,则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较(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 (3) 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用D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 (1) 图线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 (2) 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
  3. (3) (单选)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A .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 . 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 . 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接入一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 D . 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张博同学用图甲、乙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该同学先按图甲将木板有定滑轮的端垫起,调整木板倾角,使小车恰好带着钩码和纸带一起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再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然后接通电源释放小车,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并在纸带上打点,如图乙所示。不考虑细绳质量、滑轮及纸带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已知,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填“有”或“没有“)平衡小车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步骤。
  2. (2) 实验时(填“必须有”或“不需要有”)满足“M>>m“的实验条件。
  3. (3) 实验时作出的a﹣F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实验对应的图线是(填“A”或“B“)。
  4. (4) 实验时小车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F=(用字母表示),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改变小车所受合力,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丁所示则小车总质量M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在使用弹簧秤时,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B . 每次拉伸橡皮筋时,只要使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 C . 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 . 描点确定拉力方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一些
  2. (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段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小车的停和动通过用黑板擦按住小车后的细线和抬起来控制,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

    请指出图2中错误之处:

    调整好装置后,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小车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 , 则两车的加速度之比为

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其俯视图(部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后端也各系一条细线,用黑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使小车静止。抬起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停下来。

某次实验时,测得两小车的位移之比为2:1,由此可知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在满足的条件下,可以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1. (1) 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总重力.
  2. (2) 一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得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作出a与图象.
  3. (3) 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a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 (4) 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一F图线,如图b所示.则两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
  5. (5) 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为m/s2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图1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钩码的质量为m1 , 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 , 重力加速度为g.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C.为减小误差,本实验一定要保证m1 , 远小于m2

D.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 图象如图2,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u=

③从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选取5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前已经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已经平衡了摩擦力。g=9.8m/s2
  1. (1) 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不变,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图乙为悬挂一个钩码后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得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若悬挂钩码的质量为50g,把悬挂的钩码和小车(含车中砝码)看成一个整体,则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kg。(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 实验时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m不变,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对应的加速度,若用加速度作为纵轴,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为得到线性图象,则横轴代表的物理量为______
    A . 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 B . 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m+M C . 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的倒数 D . 悬挂钩码质量的倒数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平板上,车左端各系一条细绳,绳跨过过定滑轮各挂一个相同的小盘。实验中可以通过增减车中的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通过增减盘中的砝码改变拉力。两个小车右端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车在小盘和砝码的牵引下运动,合上夹子,辆小车同时停止。

  1. (1) 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 (2) 探究“加速度与合力之间的关系”时,应在砝码盘中放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砝码;
  3. (3)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时,事实上小车和平板间存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若用气垫导轨代替平板有利于减小误差 B . 因为两小车质量相同时与桌面的摩擦力相同,所以摩擦力不影响实验结果 C . 砝码盘中加的砝码越多加速度越大,摩擦力近似可以忽略,有利于减小误差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 (2) 由图(b)可知,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3. (3) 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做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将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滑块的右端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滑块的左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未画出)的纸带相连,如图甲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1. (1) 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放开砝码盘,滑块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实验多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 (2) 乙同学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丙所示,图中O、A、B、C、D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在打C点时滑块的速度大小vC=m/s,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丙同学保持滑块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在轨道水平时做的实验,得到了如图丁所示a-F图线,则滑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结果用字母表示)

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小车(含滑轮)的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的拉力大小。

  1. (1) 实验时,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____。
    A .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 . 调节长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轻绳与长木板平行 C .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含滑轮)的质量M D . 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2. (2)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该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作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中均为已知,则小车(含滑轮)的质量为
用图甲装置研究“小车(含拉力传感器)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细绳一端绕在电动机上,另一端系在拉力传感器上,将小车放在长板的P位置,调整细绳与长板平行,启动电动机,使小车沿长板向下做匀速运动,记录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②撤去细绳,让小车从P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设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F,通过计算机可得到小车与位移传感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③改变长板的倾角,重复步骤①②可得多组F、a数据:

完成下列相关实验内容:

  1. (1) 在步骤①②中,F(选填“=”“>”或“<”);
  2. (2) 本实验(选填“需要”“不需要”)平衡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
  3. (3) 某段时间内小车的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 (4) 分析表中的F、a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质量一定时,

    0.4

    1.0

    1.5

    1.8

    2.1

    0.79

    2.10

    3.10

    3.62

    4.19

某同学借助力传感器、光电门等器材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如图所示,他将光电门A、B固定在带滑轮木板上的不同位置,带遮光条的滑块左端与力传感器固定在一起,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光电门及配套的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和力传感器都与电脑连接。

  1. (1)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 (2) 下列实验措施中正确的有____;
    A . 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在取下沙桶的情况下抬高木板右端,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每次实验滑块释放的初始位置都必须是光电门A右侧的同一点 C . 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实验结果采用坐标作图,是为了更直观地根据图线作出判断
  3. (3) 平衡摩擦力后,滑块及传感器所受合力用力传感器读数表示,则(填“需要”或“不需要”)保持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滑块及传感器总质量。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某次实验中计时器测得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 遮光条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的时间为 , 则滑块加速度为(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均为M的滑块a、b用绕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连接,滑块b上装有质量不计、宽度为d的遮光片,测出滑块b由静止释放时光电门距遮光片的高h,保持h不变,依次在滑块a下面悬挂n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图中未画出),并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及对应的n。

  1. (1) 滑块b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用d、t表示)
  2. (2) 得到若干组(t,n)后,以(填“n”、“”或“n2”)为横坐标,以t2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图像为直线,则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验证。
  3. (3) 若(2)中作出的图像的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