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单摆振动的周期 知识点题库

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 . 摆球摆动的同时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B . 测摆长时,仅测了线长,计算法处理数据时未加小球半径 C . 测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D . 摆线上端未固定牢固,振动中出现松动,用所得数据计算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长约lm的细线,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秒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他们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其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下垂.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之间的距离记为单摆的摆长L.在小球平稳摆动后,他们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是g=10.29m/s2 , 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大,分析可能是哪些不当的实际操作造成这种结果,并写出其中一种:
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 (1) 为测量单摆的摆动周期,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某次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1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s.

  2. (2) 改变摆长l,共测定了6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3位同学提出了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A.从测定的6组对应值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 求出g作为测量值

    B.先分别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 和6个T值的平均值 ,再用公式g= 求出g作为测量值

    C.先用6组l和T的值,用公式g= 求出6个对应的g值,再求这6个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以上3种方法中,错误的是,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大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3. (3) 某同学只测量了悬点到球间摆线的长度L,测得多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如图2所示的L﹣T 2图线,并在图线上选取了A、B两个点,其坐标如图所示.据此可得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s.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 摆角应尽量大些 B . 摆线应适当长些 C . 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 . 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 (2) 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mm,用表面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秒表读数为s。

  3. (3) 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同学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乙同学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同学说法中__________。
    A . 甲正确 B . 乙正确 C . 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1. (1)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图甲方便地把细绳绕在一根铁棒上,图乙用夹子夹住细绳再固定,这两种固定方法更合理的是(填甲"或"乙");

    图片_x0020_100018

  2. (2) 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连线正确的是,在选择正确的连法之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与开关闭合瞬间相比较,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填“相同”或“不同")。

    图片_x0020_100019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由公式 求得的 g 值偏小,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
    A . 测量摆长时,只测量了摆线长度 B . 悬点固定不牢,摆动中摆线被拉长了 C . 测量周期时,将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全振动 D . 选择了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
  2. (2) 下列摆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图片_x0020_378733831

  3. (3)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 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 L,通过改变摆 线的长度,测得 6 组 L 和对应的周期 T,画出 L—T2 图线,然后在图 线,然后选取 A、B 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 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 g=.请你判断该同 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不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图片_x0020_196484663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图片_x0020_50518180

①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

②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中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约1 m的细线

B.长约1 m的橡皮绳

C.直径约1 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10 cm的均匀木球

③选择好器材,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应采用图中所示的固定方式.

图片_x0020_1586294414

④某实验小组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

图片_x0020_160871531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⑤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得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为m.

图片_x0020_955393964

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图片_x0020_533832032

⑥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0.087,sin 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图片_x0020_100006

⑦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⑧甲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并测得相应的周期,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但忘记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选填“l2”“l”或“ ”),若图线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用k表示).

图片_x0020_100007

⑨乙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选填选项前的序号).

A.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

B.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停表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

D.测量摆长时从悬点到小球下端边缘的距离为摆长

⑩该同学在做完实验后,继续思考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法.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再设计一个方案测量重力加速度.(简要说明需要的器材以及测量方法)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最合适的(填写器材代号)

    A.小铁球

    B.小塑料球

    C.30 cm长的摆线

    D.长100 cm的摆线

    E.手表

    F.秒表

    G.米尺

    H.铁架台

  2. (2) 某次测定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99.8 s,单摆的周期为s。
  3. (3) 若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 . 单摆振动过程中振幅有减小 B . 测摆长时,仅测了摆线长度 C . 测摆长时,将摆线长加了小球直径 D . 测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 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像,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168697660

  1. (1) 造成图像不过坐标点的原因可能是
  2. (2) 由图像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m/s2(取π2=9.87)
  3. (3) 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 . 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 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 . 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 . 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教师拍摄了甲、乙两小组细线上端的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你认为应该选用(选填“甲”或“乙”)的绕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其读数为mm;

    图片_x0020_100019

  2. (2) 用秒表测量周期时,应在小球经过(选填“最低点”或“最高点”)计时。
  3. (3) 实验中,某小组测量周期T和摆长l两个物理量时,得到了6组实验数据,为了测定重力加速度大小,你认为作图象更好。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 (1) 当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A .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 .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 .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 .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 (2) 该同学测得一组摆长和周期但计算的g值比当地标准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 小球质量太大 B . 摆动的振幅过小 C . 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D . 摆动次数少记了一次
  3. (3) 该同学依然按照②中方式代入摆长,但改变摆长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图片_x0020_100007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在图甲中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cm;

    图片_x0020_100022

  2. (2) 若该同学测量出单摆摆长为l,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直接测量量表示)。
  3. (3)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同学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他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 和对应的周期T。作出T2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此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

    图片_x0020_100023

    A . g B . C . D .
  4. (4) 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用L1、L2、T1、T2表示)。

    图片_x0020_100024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1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2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一半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振幅不变),则该单摆的周期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中的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片_x0020_100030

           
  1. (1) 某学生利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具体操作如下:
    A .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夹子,把单摆的摆线夹在夹子上 B . 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长l C . 将摆球向一侧偏离30°后由静止释放摆球 D . 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E . 记下摆球完成n次(大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t F . 把所得数据代入公式g=

    该学生的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2. (2) 如图为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为了减少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 . 摆长l应为线长与摆球半径的和,且在20cm左右 B . 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开有夹缝的橡皮塞夹牢摆线 C . 在铁架台的竖直杆上固定一个标志物,且尽量使标志物靠近摆线 D . 计时起点和终点都应在摆球的最高点且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
  3. (3) 某同学正确操作,得到了摆长l和n次全振动的时间t,由此可知这个单摆的周期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小博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单摆,你认为他应选用图所示的单摆来做实验。

  2. (2) 实验过程中小博同学分别用了图(a)、(b)所示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球,你认为[选填“(a)”或“(b)”]悬挂方式较好。
  3. (3) 某同学用停表测得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s。

  4. (4) 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 ,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线的斜率表示

据某科普杂志介绍,在含有某些金属矿物的矿区,重力加速度稍有偏大,三位同学通过“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进行了探究。

⑴用刻度尺测得摆线的长度为99.0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2.02cm。

⑵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后,从最低点开始计时并记数为n=1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7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单摆的周期T=s。

⑶通过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⑷某次实验时,三位同学分别作出的T2-L图线如图乙中的a、b、c,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C.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多记录了全振动的次数

D.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 (1) 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
    A . 测摆线长时测了悬线的总长度 B .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使周期变大了 C . 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 .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次数记为50次
  2. (2)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的数据如图1所示,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用k表示)

  3. (3) 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2),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在t=1s时,b球振动的方向是
惠更斯在推导出单摆的周期公式后,用一个单摆测出巴黎的重力加速度,小华同学受此启发, 在学习完单摆的相关知识后,他想到用单摆等器材测量出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在测量过程中,他用到了以下的器材:长约1m的细绳、小钢球、铁架台、刻度尺、游标卡尺、手机秒表等。
  1. (1)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小球 B . 绳子的弹性越好越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C . 为了便于测量周期,摆角越大越好 D . 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2. (2) 该同学测出不同细绳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在坐标纸上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则图线的斜率k=(用b 、c 和 d 表示),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用k和π表示)。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中用于测时间的仪器是下列中的____。
    A . B . C .
  2.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如下图所示,则小球直径​。

  3. (3)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
    A . 选择质量大些且体积小些的摆球 B . 测量出悬线的长度作为摆长 C . 为了使摆的周期增大,要增大摆球的摆角 D . 在摆球从最高点下摆时开始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