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单摆振动的周期 知识点题库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他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 . 实验室处在高山上,离海平面太高 B . 单摆所用的摆球太重 C . 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的时间进行计算 D . 以摆球直径与摆线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2. (2) 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摆球的直径为d.测定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g=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 (1) 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 . 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 . 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 . 直径为1.8cm的铁球
  2. (2) 测出悬点O至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用L、n、t 表示).

  3. (3) 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 . 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 . 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D . 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4. (4) 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Y,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 , y1)、B(x1 , y2),可求得g=.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伤处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的(选项“偏大”、“偏小”或“不变”).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甲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935.8m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下图所示,则摆球直径d=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则秒表的示数t=s;若用给出的各物理量符号(L0、d、n、t)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计算g的表达式为g=

  2. (2) 实验中同学甲发现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A .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B . 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悬线的长度当做摆长 C . 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 . 实验中误将40次全振动计为39次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长度为 1m 左右的细线 B . 长度为30cm 左右的细线 C . 直径为 1.8cm 的塑料球 D . 直径为 1.8cm 的铁球
  2. (2) 测出悬点 O 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 及单摆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则重力加速度 g=(用 L、n、t 表示)。
  3. (3) 在某次测量中,若单摆振动 50 次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其振动周期为s
  4. (4) 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 T2-L 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T2-L 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丙中的 a、b、c 所示,其中 a 和 b 平行,b 和 c 都过原点,图线 b 对应的 g 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 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出现图线 a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 L B . 出现图线 c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 49 次全振动记为 50 次 C . 图线 c 对应的 g 值小于图线 b 对应的 g 值 D . 假设 b 和 c 是小明和小红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广州大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描绘的图线,不考虑其他误差,则图线 c 是小明所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 (1) 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 . 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 . 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 . 为了使单摆的周期大一些,应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2. (2) 该实验小组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出小球直径为d=cm;
  3. (3) 该同学用米尺测出悬线的长度为L,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为1、2、3……。当数到4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改变悬线长度,多次测量,利用计算机作出了t2–L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丙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 (1) 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837379493 图片_x0020_3922324

    ①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a.长度接近1m的细绳b. 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绳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e.最小刻度为1cm的米尺f.最小刻度为1mm的米尺

    ②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③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选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2. (2) 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

    ①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s;

    ②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 。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____。
    A . 适当加长摆线 B .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 . 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 . 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测量得到的时间就是单摆振动的周期
  2. (2)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由于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 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请你判断该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 情况相比,将。(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图片_x0020_100021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4

①为了减小误差,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铁球

D.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②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 (1) 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___。
    A . 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 . 长度为20cm左右的细线 C . 直径为1.6cm的塑料球 D . 直径为1.6cm的铁球
  2. (2) 实验时改变摆长,测出几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的数据,作出l-T2图像,如图所示。利用A、B两点的坐标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3. (3) 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 . 测摆长时只测了悬线的长度 B . 使用的摆球质量太大了 C . 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 .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
  4. (4) 本实验用l-T2图像计算重力加速度,(填“能”或“不能”)消除因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测量误差,理由是

    图片_x0020_100021

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下列的各项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 . 选择有弹性的细绳做为摆线 B . 从最高位置开始计时 C . 选择密度较小球作为摆球 D . 测出小球直径,把单摆固定后,让小球自然下垂,用刻度尺量出摆线的长度,再加上小球的半径
  2. (2) 若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大,则可能是(______)
    A . 误把悬线长和小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 B . 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漏加了小球的半径 C . 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 D . 测量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3. (3) 甲同学准确无误地完成实验,作出了T2—L图象为OM,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作出的T2—L图象为图中的(______)

    图片_x0020_100012

    A . 虚线①,不平行实线OM B . 虚线②,平行实线OM C . 虚线③,平行实线OM D . 虚线④,不平行实线OM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L,摆球直径d,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t,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图乙秒表的示数为s。
  2. (2) 根据测量量可得该单摆的周期为(用字母表示)。
  3. (3) 根据上面测量量可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为
  4. (4) 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 .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 . 开始计时的时候,秒表过迟按下 D .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5. (5)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2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下面的坐标纸上已经标出5点,请根据第6组数据标出第6个坐标点,并做出T2-l图象.

    序号

    摆长l/m

    T2/s2

    1

    0.600

    2.47

    2

    0.650

    2.67

    3

    0.700

    3.01

    4

    0.750

    3.08

    5

    0.800

    3.29

    6

    0.850

    3.49

  6. (6) 通过T2-l图象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1)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小李同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

  2. (2) 某同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打点计时器由铁架台台面支撑,复夹起固定作用,将纸带贴着横杆沿竖直方向从静止开始释放。

    ①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        B.重锤的质量可以不测量

    C.打点计时器使用 交流电    D.保证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某同学按照正确操作选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打点频率为 ,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 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计数点B瞬时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某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多组数据,画出了 的图像,根据图像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如图所示,“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尽量选择细一些、短一些的摆线 B . 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 C . 测量单摆周期时,应选择在位移最大处开始计时 D . 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这就是该单摆的摆长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 (1) 下列关于单摆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 . 摆球运动过程中摆角应大于30° B . 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C . 摆球应选用泡沫小球 D .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 (2) 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cm;

  3. (3) 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让小球在竖直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出1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改变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l和t。该同学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 (4) 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 . 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 . 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 . 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 . 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 )图线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时,

①下列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的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②游标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

如图甲所示为采用光电门和示波器进行单摆实验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装置示意图,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细线一端连接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在小球摆动的最低点处装有光电门,并和示波器相连,当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示波器上将显示被挡光的电压脉冲图像。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小于5°)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脉冲图像如图丙所示。

  1. (1) 本实验中单摆的有效摆长用L表示,周期用T表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2. (2) 图乙中用游标卡尺测得的小球直径为cm。
  3. (3) 若实验中测得轻细线的长度为84.10 cm,横杆上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为8.20 cm,则此单摆的有效摆长为cm。
  4. (4) 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为s。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提供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装置,你认为应选用图(选填“甲”、“乙”或“丙”)来做实验较好,理由是
  2. (2) 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的A和B两种方式悬挂小球,A是摆线缠绕悬挂,B是摆线被夹住悬挂。你认为(选填“A”或“B”)悬挂方式较好,理由是

  3. (3) 甲组同学现用摆长为90.0cm的单摆做实验,为使单摆做简谐振动,则开始时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应不超过cm。在实验数据交流时,乙组同学发现他们测得的48次摆动时间与甲组测得的50次摆动时间相等,实验操作都正确,可知乙组摆长为cm。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44cm,球直径由如图游标卡尺测得。则小球直径为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所示读数为s,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m/s2。(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cm。
  2. (2)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需要用天平称出小球的质量 B . 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小球 C . 为了方便测量,摆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越好 D . 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3. (3) 实验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摆长为L,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
  2. (2) 若用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3. (3) 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____。
    A . 甲说得对 B . 乙说得对 C . 都说得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