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点题库

《大国崛起》中对某一历史文献如此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该历史文献应是

A . 美国 B . 英国 C . 法国 D . 德国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A . 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 . 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 . 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 . 受惠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 .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强调

A . 人的自然权利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享有普选权 C .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 .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 维护各州的权力 B . 争取民族独立 C .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 建立民主制度

以下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A . 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B . 国王可以收税 C . 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 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小布什诉戈尔案”轰动政坛,源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几十张选票的有效性上产生争议。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违宪。该材料(    )

A . 体现国家权力机关权力分立 B . 展现最高法院掌控国家行政权 C . 证实总统胜出无需选民志愿 D . 证明司法机关现实凌驾于行政权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1787年宪法 C . 《人权宣言》 D . 《独立宣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 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爱尔默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何明显不同?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颁布了《解放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
A . 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 . 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 . 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D . 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    )

A . 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 . 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C .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 D . 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材料二:①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②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

  2. (2) 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

  3. (3) 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吗?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这主要说明英国(    )

A .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 B .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 C . 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D .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

A . 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 .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 .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 . 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就此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法律是事实的公认。”而现在恰是要对新的社会情况作出新的公认的时候。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内战后黑人公民权问题被提上政坛,国会注视着南方潜在的四百万黑人选民,因为黑人选举权是共和党控制南方(注:南方是民主党选票的主要来源)的关键。第15条宪法修正案被共和党提交国会并通过,规定“选举权不可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奴役情况而被限制”……1916年,妇女组织以“不选威尔逊,他不让我们有选举权”为口号,反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尔逊的连任竞选,威尔逊迫于(女权运动高涨的)形势做出了让步……在(竞选成功的威尔逊)总统亲自干预下,1920年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条修正案——“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高家韫《1848~1920年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研究》

材料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依法治国的决定之后,编纂民法典成为国家重要的立法任务。立法机关作出了编纂民法典两步走的计划,即第一步利用两年时间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利用三年时间将现行的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单行民法进行修订,作为民法典分则的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民法总则在制定过程中,继续坚持了民法通则中成熟的规则,纠正了那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有错误的规则,补充了民法通则没有规定的必要规则,使其基本内容比较完善,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性规则比较完备。

——杨立新《民法典编纂:中国立法史上的里程碑》

  1. (1) 材料一反映此时的罗马已进入什么时代?罗马是如何“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的?说明要实现这一“平衡”的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宪法修正的结果及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

  4. (4) 综上,归纳推动法(制)治建设的相关因素。

近代以来,英国和德国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以下哪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    )
A . 内阁首脑都对君主负责 B . 君主都为国家元首 C .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 D . 都带有鲜明的军国主义色彩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
A .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 .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C .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D .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

A .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人们探究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过时,不少人会指责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再到布特勒的扩张主义语系, 此时俾斯麦的铁血和保守政策会被视为乱源之一 ,认为正是俾斯麦令德国错过了向真正意义上究政转型的机会,从而为纳粹的崛起埋下了伏笔……终其一生,伴斯麦眼中的和实际身处的德国,都是一个尚未实现エ业化的充满农业色彩的国度,这解释了为何他在顺应完成德国统一的自由民族主义的使命后,又“陷入”了保守主义政治的泥淖,从而几手掉了毕生的功业。

——编自苏琦《可疑的产:作为“历史助产士”的俾斯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的“功业”。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保守主义政治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
A . 普法战争 B . 拿破仑战争 C . 德意志帝国成立 D . 路易·波拿巴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