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 “九二共识” C . 连战“和平之旅” 演讲 D .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国民党的灭亡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

A . 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 . 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①②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 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2012年习.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年大会时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强调了(   )

A . 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 . 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C . 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 . 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我国从50年代开始使用票证,一直到90年代初结束,票证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供应匮乏 B . 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 C . 实行计划供应 D . 发展经济的需要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 . 新中国治国方略的制定 B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依法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

A . “一国两制”构想 B . 行省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村民自治制度
在现今中国,公民因政府部门的怠惰、错误造成公民个人损失的,可以依照法律起诉政府相关部门,其依据主要是(   )

①《行政诉讼法》     ②《刑事诉讼法》    ③《行政复议法》    ④《民事诉讼法》

A . ①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事件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 B . C . D .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革命统一战线聚人心 B . 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 C . 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 . 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
针对香港立法会部分候任议员在宣誓仪式上公然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其中包括“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解释(    )
A . 有助于促进香港回归和社会稳定 B . 是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政治基础 C . 是坚持“九二共识”的直接体现 D . 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举措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 .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 .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 . 宣告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 .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施行,这体现了
A . 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设想(    ) B . 改革开放新进期有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 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 D . 基层民主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
A . 大会通过了人民政协章程 B . 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C .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这一事件表明(   )

①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开创了澳门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中国的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④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
A . 改变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B . 纠正社会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现象 C . 亟待建设并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 增强民众的民主与法治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
A . 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C . 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 . 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