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 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 .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C . 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 D .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

A . “一国两制”的制定 B . 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 .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 两岸“三通”的实现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 .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 香港回归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 . “一国两制”构想 B . 八项主张 C . “九条方针” D . “九二共识”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评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其主要表现为

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2008年12月31日,胡J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 . 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 .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 . 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 . 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 .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 .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 .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2. (2) 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    )

A . 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 . 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 C . 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 .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分析指 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3. (3) 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 (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 A B . B C . C D . D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
A . 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B . 缓和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 C . 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D .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通商”。经过不懈努力,“三通”实现于(    )
A . 1981年 B . 1987年 C . 1992年 D . 2008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    )
A . 西藏自治区 B . 内蒙古自治区 C .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面是新中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据表可知,在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A . 民主党派在政府中占主导地位 B . 中国共.产.党尝试着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C . 已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