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知识点题库

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

A . 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 . 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 . 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 . 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A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 苏联对中国的外交任何干涉 C . 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 . 美中两国间没有共同利益可言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该材料观点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传统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 . 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 . 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 . 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 . 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四: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1. (1) 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 (2) 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 (4) 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

A .   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 .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 . 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答应美国将部分而不是全部从台湾撤军。毛.泽东对此评论美国人正处在从猴子变人的进化过程中,“猴子变人还没有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由此可知,当时(    )

A . 中美关系有所缓和 B . 基辛格访华未取得任何成效 C . 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D .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 . 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 . 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 . 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 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 . 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 . 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 . 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A . A B . B C . C D . D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毛.泽东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 . 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 . 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D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
下图是1972年4月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CCAS)友好访华代表团制发的纪念章,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它鼓舞了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②反映了中美两国间关系的解冻

③体现出该组织鲜明的政治倾向        ④成为中关两国正式建交的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 . 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 . 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 . 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珍贵礼物“天鹅之家”烧瓷工艺品。为了迎接这件礼物,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主席特意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了仪式,这在外交礼仪中尚属首例。中国对这件礼物高度重视的原因是它象征着(    )
A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国成功拓展外交空间 C . 中美两国结盟对抗苏联 D . 世界进入和平稳定时代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
A . 1949—1978年 B . 1966—1976年 C . 1978—2012年 D .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
对外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美国最显著的收获是中美贸易的增长,这帮助缓解了美国的逆差问题。中国渴望得到美国科技和农产品的愿望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美和解带来的中美贸易的趋向: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表现。(不得照抄原文)
  2. (2) 指出材料二中中美贸易的趋向并说明导致1980年中美贸易变化的直接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中国渴望得到美国农产品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产品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原因。
  4. (4) 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对外政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