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点题库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市镇 B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 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 . 纺织行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

A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 . 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 . 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 .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人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 .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 .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 . 强调重农意识 B . 关心百姓疾苦 C . 申饬官员无能 D . 关注地方稳定
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 . 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 . 海禁加剧了寇患 D . 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 .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 . 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 . 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丝织绸的国家。目前,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指尖“遛蚕”的视频令网友大呼过瘾。我国养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 . 原始社会 B . 商周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隋唐时期
 16至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但是二者的性质和影响却有天壤之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出现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 . 江南地区存在雇佣关系 D . 封建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 .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 制瓷行业中出现分工很细的技术分工 D . 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曾出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说,晋省“无业贫民,专以佣工度日”。这反映了当地(   )
A . 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土地政策导致农民贫困 C . 劳动力流失经济落后 D . 民众迫于现实外出做工
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 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B . 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 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D . 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
A .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如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图片_x0020_288731971

A . 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 . 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 . 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 . 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