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 . 东汉的洛阳 B . 唐末的长安 C . 北宋的东京  D . 明初的南京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 . 爱国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现代主义
京剧是吸收了下列哪些剧种融合而成的(    )

①徽剧②汉剧③昆曲④梆子腔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 . 王羲之 B . 颜真卿 C . 柳公权 D . 怀素
苏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苏东坡赞成幕士的形象说法,是因为他

A . 善于恭维 B . 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 . 扬苏贬柳 D . 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些反映了《红楼梦》的文学创作风格为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A .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个性化趋向明显 B . 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出现了一批著名书法家 C . 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书法艺术注重规范法度 D .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A . 楚辞、汉赋、唐诗 B . 楚辞、唐诗、宋词 C . 宋词、唐诗、楚辞 D . 唐诗、宋词、元曲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 . 杜牧 B . 孟浩然 C . 杜甫 D . 白居易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

A . 《红楼梦》 B . 《水浒传》 C . 《三国演义》 D . 《西游记》
中国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大放异彩,从载体形式上看主要有(  )

①彩陶画   ②岩画   ③帛画     ④地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 .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 理学兴盛         C .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

A . 宫廷画 B . 文人画 C . 民俗画 D . 人物画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

A . 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 .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C . 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 .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

A .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 .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C .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 .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行书 D . 草书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 .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 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 C .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 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一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 (1) 根据材料所论,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剧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 (2) 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②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