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点题库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先后经中央书记处、40000名党员领导干部、50余名老干部、中央政治局和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议数次讨论,广泛征求了党内外的意见。经起草小组七易其稿,多次修改,历时16个月才趋于成熟。中央如此慎重的目的在于    

A . 深入推进拨乱反正  B . 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 C . 促进党内思想统一  D . 肯定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88年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了正确解释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 .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了俄国革命任务的转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二者都主张

A . 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 . 民族革命是阶级革命的前提 C . 反帝反封建二者缺一不可 D . 要用社会革命来推动生产力革命
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A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 最高纲领理论 C . 新民主主义理论 D . 社会主义理论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


A . 《论十大关系》 B . 《论联合政府》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有人认为,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

A .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 .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 .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 . 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以下各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B .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 .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D .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 . 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 . 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如图):(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1) “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2. (2) 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 (4) 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指

A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B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改革开放 C .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 . 促成了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B . 将经济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 C . 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 D . 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 《论十大关系》 B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 《新民主主义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 .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
  1. (1) 1956—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2. (2) 这一时期,为纠正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发展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4. (4)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实行“又好又快”发展,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1979年2月,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以下为部分与会代表的观点。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代表①

“国家不仅通过计划来管理经济,……更要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经济活动。”

代表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是计划经济的必要补充。”

代表③

应该对经济体制和计划方法来一个大改革,但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会导致资本主义。”

A . 发展市场经济已是人心所向 B . “姓资”“姓社”问题得以厘清 C . 改革传统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D . 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