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题库

胡J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 .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 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创造性地回答了(  )

A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问题
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志是(   )

A .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中共十二大召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

A . 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B .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C . 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D . 八大、十二大、十五大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 .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 . 改革开放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 . “南方谈话”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下列体现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会议是(  )
①中共八大 ②1961年广州工作会议 ③八届二次会议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④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 .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Z民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J涛

  1. (1) 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2)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


  3. (3) 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 .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 .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 .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 .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Z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 .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 . 决定拨乱反正 C .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南方谈话”和召开中共十四大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 . 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 . 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 . 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强调发展的包容性、兼容性,把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据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 . 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 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 . 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 (1) 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 (2) 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 (3) 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 .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 (1) 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先哲主观臆想,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

——覃杰《反思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就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