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   )

A . 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B .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C . 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D . 七大、十四大、十五大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 .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 . 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 C .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 . 准备改革开放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

A . 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 . 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 .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 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

A .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 . 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图为1998年长江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方面内容           (   )

A .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C .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2.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检验真理的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索与实践,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解放生产力 B .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

A . 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B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名称和时间

讲话名称

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 (2) 说明20世纪20、3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3. (3) 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
A . 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 .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 . 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回答: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的?
  2. (2) 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 (3) 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4. (4) 中共十五大,什么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
A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两会精神时强调: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必须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世人嘱目的伟大成就,是与30年来三次思想大解放密不可分的。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材料二: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材料三: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同志接着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人民日报》1992年3月31日报道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次思想解放对应的中共会议名称。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的目的是什么?该年前后,中国在开放领域如何一步步打开江苏大门?90年代,对外开放的什么举措进一步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谈话被称为什么?并概括该谈话的主要内容。该谈话对江苏的改革开放产生什么影响?
习.平指出: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据此推断,邓.小平的“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最主要在于(    )
A . 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B . 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 . 解决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D . 设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A . 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 .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 . 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 . 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有学者说:“三个代表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因为“三个代表”创造性的(    )
A . 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C .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978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
A .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B . “摸着石头过河” C .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下表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1978年

邓.小平访问缅甸、尼泊尔、朝鲜、新加坡、日本

美国普赖斯科学家代表团访华

1979年

邓.小平访问美国

50名中国留学生赴美

1980年

世界银行代表团访华

A . 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B . 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C . 加速了历史性转折 D . 确定了对外开放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