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欧洲曾有一位富有的公爵因反抗压迫,遭政府处死,激发当地人民起来反对统治者。后来一位文学家以此故事为主题,写了一个剧本,音乐家也将之谱成歌剧公演,赢得观众热烈回响,视这位公爵为民族英雄。这种剧本创作及观众的反应,是哪一种思潮的展现?

A . 现实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现代主义
经典性作品《等待戈多》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个谜。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上述作品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

A . 现代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古典主义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  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 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学者评述某一文学流派:“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文学流派风格的作品是①《巴黎圣母院》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等待戈多》  ④《苹果车》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③④
贝多芬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下列作品中属于其创作道路上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

A . 《第三(英雄)交响曲》 B . 《第五(命运)交响曲》 C . 《第六(田园)交响曲》 D . 《第九(合唱)交响曲》
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其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程来看,下面空格处应是()

A . B . C . D .
《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家。以下历史人物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

①雨果      ②海明威      ③毕加索        ④贝多芬

A . 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哭泣!在不幸的日子里不要焦急;相信吧,愉快的一天正等待着你。“该诗代表的文学流派是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优势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最早出现于(    )
A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 20世纪20年代 C . 20世纪40年代 D . 20世纪60年代
观察右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 .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 . 电影 B . 电视 C . 报纸 D . 广播
位同学的研究性学才报告中,有以卜儿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 . 电影的发展历程 C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D . 电视的发展历程
不同时期具有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形式,既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能反映时代的特色。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紧密﹣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印象主义绘画产生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民族乐派音乐诞生 D .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摇滚乐风靡世界
泰纳在《巴尔扎克论》中说:“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他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与“他”的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
A . 《战争与和平》 B . 《唐璜》 C . 《向日葵》 D . 《英雄交响曲》
如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局部),它体现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    )
A . 注重理性,歌颂英雄 B . 强调感性,色彩瑰丽 C . 运用光影,刻画自然 D . 抽象表现,反叛传统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
A .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B . 西班牙内战 C .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D . 日德兰海战
“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   )
A . 传统流派日益衰落 B . 理性思维不断深化 C . 批判精神渐趋淡化 D . 自我意识备受重视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是分层的,“外层带”是西方冲击的直接产物,“中层带”是西方催化或赋予某种形式与方向的古老又全新的历史现象,“内层带”是未受西方文明感染的。根据该学者的观点,考诸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下列各项中基本属于“外层带”的是 (    )
A . 电影 B . 电视 C . 婚礼 D . 祠堂
图1是俄国画家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作品体现了(   )

图1

A . 浪漫主义艺术追求 B .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C . 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D . 自我麻痹消极情绪
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的葡萄》,小说中写到:“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是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咯咯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这些桔子已经被喷了煤油。”由此可知,该小说(   )
A . 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 . 关注细节描写批判社会现实 C . 手法夸张怪诞极力表现自我 D . 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