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题库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 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B . 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C . 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 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 .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 . 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 . 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 .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的主要方式是

A . 民族融合 B . 征伐战争 C . 经济交流 D . 采用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是

A . 恢复北方经济 B .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 C . 改革鲜卑旧俗 D . 巩固鲜卑贵族统治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 .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 . 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 . 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 . 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
①整顿史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学习汉族文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 .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 . 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    )

A . 文化灭绝 B . 暴虐统治和残酷掠夺 C . 军事镇压 D . 严刑酷罚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 .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 . 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 . 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概括指出这一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 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 . 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 . 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1. (1)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 (2) 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3. (3) 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 (4) 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

A . 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 B . 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 . 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D . 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评述正确的是(    )

①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④都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迁都洛阳 B . 推行三长制 C . 实行均田制 D . 制定俸禄制度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 . 移风易俗 C .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 . 迁都洛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 (1) 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 . 整顿吏治 B . 迁都洛阳 C . 汉化政策 D . 颁布均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