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1881年3月的一天,圣彼得堡街头响起了爆炸声,一位沙皇被炸身亡,这位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曾经赢得过“解放者”的美誉。这位被炸身亡的“解放者”是(   )

A . 亚历山大一世 B . 尼古拉二世 C . 彼得一世 D .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 .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 . 农民成为商品
彼得一世曾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事实上是强化了农奴制 C .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 有利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 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B . 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C . 沙皇统治被推翻 D . 工业革命的推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 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 .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 . 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 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1861年前,俄国一农民有一诉讼案件,将怎样处理(   )

A . 实行公开审判 B . 可以请律师 C . 按等级进行审理 D . 可由陪审团陪审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

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 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 C . 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 . 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关于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前,俄国有三个阶级分别提出解决农奴问题的方案。

地主贵族的改革草案:主张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所有权,并且提议减少农民的份地,坚决主张农民使用份地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解放农民并让农民得到他耕种的全部土地,但农民应付给地主赎金,否则就是破坏私有权,因而要求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 (1) 1861年改革体现了上述哪个草案的内容?分析此次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个草案未被采纳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两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俄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攘夷”这一强烈的目的意识,使维新领导者们的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当时攘夷是行不通的,从而转向了积极的开国论,即通过学习西方,由“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而最终实现攘夷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利用天皇的权威和民众的纯朴信仰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

材料二: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领导者思想的“两重性”,并结合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举措加以说明。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俄日两国改革中得出的改革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 . 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 . 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 .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 缺乏民主传统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 (2)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法之战,法国失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关国工业进展更快。

——摘编自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

——刘祖熙《改革和革——俄国现代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条件,并概括改革的主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德国与俄国教育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A . 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 . 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 . 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
A . 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B . 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C . 工业资金的匮乏 D . 交通运输的落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半岛(如下图),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见证着世界历史的重大变革和进程,其中19世纪中期的一场战争改变了俄国;20世纪中期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世界。

  1. (1) “19世纪中期的一场战争”是怎样改变了俄国的?
  2. (2) 为什么说“20世纪中期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晨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 . 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 . 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 . 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 . 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主要描写彼得一世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他的改革(    )
A . 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 . 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 C . 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 D . 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