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知识点题库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 .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 . 物流通畅的草市 C .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 . 市长监管的夜市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 . 刀耕火种方式的普及 B .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 .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 .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西汉武帝时,南阳大盐铁商孔仅提出:“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并“总其原,一其价”;随后政府“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这表明,西汉政府(   )

A . 谋求与民间大商人合作经营 B . 决心铲除地方经济的膨胀 C . 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的技术 D . 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

A . 汉代 B . 唐代 C . 宋代 D . 明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郡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    )

①秦代郡县的设置

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

③明朝内阁制确立

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
A . 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B .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C .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D . 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
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历代封建政府的不断强制 B . 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 C . 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D . 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
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这一举措(   )
A . 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 . 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 . 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D . 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 .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 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 .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某校高二(3)班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中期报告中,提到了如下关键词: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儒学的形成及发展 B . 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 C . 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 .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
A .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 .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 .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    )
A . 《论语》 B . 《史记》 C . 《汉书》 D . 《九章算术》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材料强调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
A . 统一性和连续性结合 B . 变革性和多样性结合 C . 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 D . 复杂性和创新性结合
《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
A . 监御史 B . 郡守 C . 州牧 D . 刺史
东汉班固《两都赋》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 . 政府严格管理的市场 B . 物流通畅的草市 C .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 . 工官监管的夜市
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这说明关市的设置(   )

时间

文献记载

备注

景帝前元元年

(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史记·匈奴列传》

安帝永初中

(110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初平元年

(190年)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

《后汉书·刘虞传》

A . 是管辖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B . 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方式 C . 充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 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