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知识点题库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相持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图是一位著名抗日将领在他指挥的一场著名战役的战地留影,这场战役(  )

A .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C . 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由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指挥

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A .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B . 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历程 C . 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D .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 .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C . 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 . 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 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三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两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如何?

  2. (2) 材料三 为什么“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 (3) 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结合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猜中国古代一个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武(苏联)”。你认为谜底对吗?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抗日救国,己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 . 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开始后,汪精卫等人多次散布中国实力不如日本的言论,希望与日本和谈,称“再战必亡”。1938年10月,南洋华侨陈嘉庚向国民参政会发出“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该提案体现出(    )

A . 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 B . 反对蒋介石专制的意愿 C . 中共确立了统一战线方针 D .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五: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1. (1) 材料一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军事上,国共“共御外敌”经典之作是哪一次会战?
  2. (2) 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 (4) 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1937年4月,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泽东撰写祭文,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阵线”建立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 .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下列能体现当时中共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愿意完成他(孙中山)未竟的事业的史实是(    )
A . 坚持土地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目标 B . 执行“三大政策”,坚持团结抗战到底 C . 坚持团结抗战,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 D . 坚持联蒋抗日,光复台湾建立新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五: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1.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 (2) 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什么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 (4) 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墙遭攻破,该墙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向国联递交投诉书,国联派出由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际调查团。1932年10月,调查团发布“李顿报告书”。报告书开篇指出“中国民族在进化中”,否认日本屡次对“中国为并非有组织之国家”的诬蔑;满洲“遂为中国人之满洲,不可移易也”。关于“九·一八”事变,报告书“并不摒弃下列之假定,即当时在场之军官或系认为自卫而出也”,但“日军是夜之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国联正式公布报告书后,国人一改初期对报告书的期望,不满其“形式上之主权”,深感该解决方案未真正维护中国之主权。日本军部蔑视其“仅只一旅行记耳”,随后退出国联,毅然走上了侵略的不归路。

——摘编自董亮《重评李顿报告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顿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顿报告书”的影响。
1936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建设丰满水电站。次年,水力电气建设局于长春成立,并由日本水电建筑权威专家本间德雄对坝址的选定、厂房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由此可知,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根本目的是(   )
A . 对华实行长期殖民统治 B . 掠夺东北水利资源 C . 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 D . 加速东北经济建设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该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A . 暂时放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B .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 . 中华民国转变为全民族联合政权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

观点I

观点Ⅱ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应该发表于(   ) 
A . 九一八事变后 B . 华北事变后 C . 卢沟桥事变后 D . 百团大战后
下图是漫画家沈同衡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漫画《“武运”岂能长久》。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

A . 树立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B . 揭露汪伪集团叛国投敌的无耻嘴脸 C . 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D . 讽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可耻下场
曾经被软禁在贵阳黔灵山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