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题库

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表明春秋时(   )

A . 郡县制普遍建立 B . 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C . 宗法制得到加强 D . 田地广阔,百姓富足
政论家认为,唐宋时期,宰相制度较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 . 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 . 三省分权,既能相互牵制,又能提高办事效率 C . 宰相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 D . 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

A . 秦朝郡县制度 B . 西周分封制度 C . 西周宗法制度 D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 .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 . 禅让制 B . 礼乐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察举制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 . 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 .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 .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度的主体是(    )

A . 军事功臣 B . 宗族姻亲 C . 殷商王族 D . 富商大贾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 B . 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 . 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 D . 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汉朝  D . 唐朝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 信仰 B . 地域 C . 财产 D . 血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 .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 .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 . 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 D .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 (2) 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 (3) 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 .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 .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 .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 .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 春秋争霸战争 B . 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 . 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 . 统一条件已成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

  1. (1) 根据材料,橄括范缜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唐至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 . 文官任知州 B . 设三司使 C . 设枢密院 D . 施行将兵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 .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 .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 .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观察右图,其中象郡位于(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