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 . 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 . 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 . 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 . 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 . “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 . “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 . 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 . 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人。” 这则史料所描写的是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太原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 .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战略反攻的开始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

A . 北伐战争 B . 台儿庄战役 C . 平型关大捷 D . 淮海战役
《中国的近代化》曾这么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被迫向内地的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极其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 .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某校学生搜集有关“七三一部队”罪恶活动的相关证据,他们主要该去哪里调查

A . 华北 B . 华中 C . 西北 D . 东北

下图为在卢沟桥拍摄的历史照片。该照片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见证了(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徐州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 . 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 . 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 . 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 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 “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 . 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 .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童谣也能证史。现年80岁的杨老先生年少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中写道:“新年到,放鞭炮,嘣嘣,嘣嘣,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重要!”这首童谣写的时期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 (1) 请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

A .   日本反战力量强大 B . 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C . 战争引发人性反思 D . 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她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以其个人对美国的深入理解为中国进行争取美援的宣传,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广泛好评。宋美龄受到这种待遇主要原因(    )

A . 国际战争形势的变化发展 B . 中国在反法西斯中的作用 C . 宋美龄对美国文化认同 D . 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 .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美国对此举大为赞誉。材料暗示(    )

A . 美国援华带有控制亚洲之意 B . 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矛盾尖锐 C . 国际社会认可中国大国地位 D . 中国积极履行反法西斯义务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军事行动的路线图。这次军事行动(    )

_x0000_i1026

A . 为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障碍 B . 因孤军深入而导致全军覆没 C .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D .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主要意图是(    )

A . 肯定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B . 推动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C . 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团结抗日 D . 彰显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