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知识点题库

在“共和革命百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学者杨天树在《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选举了临时大总统和参议院 C .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电视剧《亮剑》中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他们能够合作共同抗日,其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①淞沪会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 .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 .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 .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 . 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近代英国与德国政治体制比较表》

    英国

    德国

    国家元首的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政府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宰(首)相、议会对皇帝负责

    政治体制

     

     

     

     

     

     

     

     

    下列图片情景分别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与图片情景相关的两次战争对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和7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台湾政策有何不同?这一变化反映出该时期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1940年8月,“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又指挥了(    )

A . 平型关战役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    )

A . “各国列强一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 B . “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水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 C . “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 D . “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
1946年6月马歇尔调停失败,中国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国民党吴化文部在战场起义投诚, 1949年4月该部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败亡速度之快令国际瞠目。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解放区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③开国大典举行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②①③
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对此评价合理的是(    )

A . 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 B . 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C . 两种叫法都不利史学研究 D . 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打败豫鄂湘的吴佩孚,再消灭苏浙皖赣闽的孙传芳,最后讨伐东北的张作霖。北伐军讨伐吴佩孚时,吴并不重视,他的主力却忙于在北方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有自己的打算,他与张作霖互相戒备,又怕吴佩孚吞并他,于是在北伐初期,采取旁观的态度。张作霖受地理位置远、冯玉祥部威胁影响未能给吴孙助战,反而因迟迟未能与孙传芳达成和平协定。在客观上还牵制了吴孙的力量,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实力大增,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进一步稳定了后方。江西战场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奉军,具有战略意义。

  1. (1) 根据材料,概括北伐军能够消灭吴孙主力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下图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

A . 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 .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C . 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 . 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之一是揖欧仿美揖欧学习欧洲的表现是(    )
A . 学习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B . 仿效美国,推行三权分立 C . 以德为师,尝试君主立宪制 D . 以俄为师,厉行富国强兵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
A . 产品分配制度 B . 发展小农经济 C . 土地分配制度 D . 实行男女平等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体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
A . 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 . 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同盟会 C . 华兴会 D . 国民党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 . 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C . 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D . 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