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谈话时说:“你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

A . 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C . 成立西藏自治区 D .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 . 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 . “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 . 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愿望 D . 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 . 中国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 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D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 .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A . 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 B . 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C . 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 D . 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
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 .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 (2) 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
  3. (3) 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4. (4) 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

A .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 提出“一国两制” C . 坚持“九二共识” D . 实现两岸三通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

A .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 . 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 . 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A . 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 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 . 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 .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人文献”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
A . 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 . 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 . 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 . 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

①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邓.小平曾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说明统一后港澳台的共同之处有(    )

①享有高度自治权

②原有政治、经济制度不变

③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

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彻底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 A B . B C . C D . D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 . 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 .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