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 . “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 . 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 . 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中央政府的支持 B . “一国两制”的保障 C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 . 投资环境的好转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 .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侍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da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 (2)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

A .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 提出“一国两制” C . 坚持“九二共识” D . 实现两岸三通

宣传海报由于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明确的政治方向而为后人所铭记。对下列两幅宣传海报的解读有误的是(    )

图1                         图2

A . 都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 . 反映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C . 图1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峙 D . 图2体现了当代世界的主题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不可能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

A .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实施 B .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影响 C . 体现了香港民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下面是1997~2013年香港的GDP总量统计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香港GDP增速快于大陆 B . 香港回归后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C . 香港国际威望提高 D . “九二共识”非常适用于香港
201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
A .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
A . 求和平,求发展已经是所有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 .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 . 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温总理曾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温总理的话表达了(  )

①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②解放台湾的决心和信心

③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④他热爱祖国的情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习.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平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A . 两岸直接“三通” B . “一个中国”原则 C . 经济密切合作 D . “一国两制”构想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通商”。经过不懈努力,“三通”实现于(    )
A . 1981年 B . 1987年 C . 1992年 D . 2008年
读图——《告台湾同胞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 . 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B . 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    )
A . 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方针 B . 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 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 D .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香港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

第八条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总则”

材料二:第一百一十五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一百一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一百一十七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 (1) 材料一中法案哪一年获得通过?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法案的主要原则。
  2. (2) 请按成立先后顺序写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个自治区全称。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异同。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A . 中美关系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中日关系问题 D . 西藏问题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