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 .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 .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 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与漫画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中美关系缓和 B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中苏关系改善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④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 . 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 . 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 . 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 D . 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这些成就(   )

A . 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 . 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 . 结束了两极格局 D . 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C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 . 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1年11月30日,一条新华社发布的公告震动了世界,它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尼克松访华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 . 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的对抗 B . 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 . 促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 . 打破了台湾海峡两岸交往的坚冰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

A . 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 .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 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 . 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 . 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 . 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 . 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 D . 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D . 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即1972年《上海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

材料三: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走向缓和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新变化。
  3. (3) 通过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各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②③①④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毛.泽东访问苏联 B . 邓.小平访问美国 C . 尼克松访问中国 D . 周恩来访问印度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    )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 (2) 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1969年尼克松说道:“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此后,中美关系的变化(    )
A . 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 .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C . 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D . 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1969年7月和9月,根据毛.泽东提议,陈毅等人研究后向中央送交“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形势的看法”两份研究报告,提出: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据此可推断(   )
A . 中国意欲改善中美关系 B . 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局面 C . 苏联阻挠中美关系发展 D . 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