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知识点题库

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时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准确含义是

A . 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 B . 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C . 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 .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新中国建国后,“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的政策后来破产了,这种“破产”最早发生在

A . 1954年4月 B . 1971年10月 C . 1972年2月 D . 1978年12月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能够为作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

A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参加万隆会议 C .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改善中日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

A .   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B . 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 . 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 . 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
中美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尼克松访问中国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

③美国开始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美国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①②④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胡先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 反对美苏争霸 B . 开展全方位外交 C . 倡导求同存异 D . 重组大国关系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收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有关材料 C . 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收集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材料 D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促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一一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进行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已经发现美国已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一一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 (4)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B . 国际社会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 . 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 D . 中国推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深切缅怀他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卓著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以下与周恩来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

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

杰斐逊政府(1801—1809年)

孤立主义

“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

麦金莱政府(1897—1901年)

合伙主义

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威尔逊政府(1913—1921年)

国际主义

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

遏制战略

“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1969—1977年)

尼克松主义

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969年尼克松说道:“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此后,中美关系的变化(    )
A . 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 . 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C . 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D .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 (3) 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对外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美国最显著的收获是中美贸易的增长,这帮助缓解了美国的逆差问题。中国渴望得到美国科技和农产品的愿望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美和解带来的中美贸易的趋向: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表现。(不得照抄原文)
  2. (2) 指出材料二中中美贸易的趋向并说明导致1980年中美贸易变化的直接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中国渴望得到美国农产品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产品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原因。
  4. (4) 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对外政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 .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 .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 .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