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知识点题库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描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的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又代表得足而又足。”这表明

A . 英国社会很难动摇其传统政治格局 B .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内阁制存在很大弊端 C . 这是由以新贵族为主领导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决定的 D . 英国原有的政治结构已不适应工业革命所引发的阶级关系变化
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德国君主立宪制最突出的特点是
①皇帝和首相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③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利        ④它有很强的专制色彩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    )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领导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 . ①②③均正确 B . 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C . 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 . 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
A . 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 . 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 . 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 . 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地位 B .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 .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 位 D . 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王权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强大,原因是(   )

①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

②中世纪的欧洲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

③贵族封臣对国王不负有任何义务

④贵族封臣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割据势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这里的“它”行使(    )

A . 立法权 B . 司法权 C . 行政权 D . 监察权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邦联条例”建立了由各州政府控制的、而和公民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的全国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成立一个独立于各州政府之外的全国政府,它有一个直接由合众国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和一些直接对人民行使司法权的联邦法院。“邦联条例”把全国政府置于一个由代表组成的一院制国会的手中,只赋予它很小的权力;新宪法则把全国政府分成几部分以防止滥用职权,并赋予它真正的权力。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分析,“在费城起草的宪法”取得的“创造性胜利”有哪些?结合材料一、二,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形成途径有何不同?

  3. (3) 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

A . 国情不同 B .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 . 传统不同 D .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 .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 .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 .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 .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1. (1)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两种类型?
  2. (2) 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 .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D .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通过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
A . 金融资产阶级 B . 大商人 C . 新贵族 D . 工业资产阶级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权力的实现或运作机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运作原则,其中有一条“由谁产生对谁负责”。据此判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 英国的首相和议会 B . 美国的总统和国会 C . 英国的国王和议会 D . 德国的首相和议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变化(    )
A . 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 B . 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 C . 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D . 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当时,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威廉一世竟然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这说明(    )
A . 威廉一世孤陋寡闻 B . 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C . 帝国议会是德意志最高权力机关 D . 威廉一世不愿当皇帝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
A .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英国内阁具有(    )
A . 立法权 B . 司法权 C . 行政权 D . 军事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依据史实,学者对近三百年的唐朝171起进谏事件做了统计,纳谏者114次,进谏成功率为68%,从进谏数量与纳谏的成功率来看,太宗朝均首屈一指:进谏37起,魏徵“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达数十万言,均能切中皇帝之失。进谏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些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例如,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宣布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十余人为各州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绝大多数朝臣包括谏官,都坚决反对,李世民终于改弦易辙。

——王春瑜《唐代监察制度特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议会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议会的质询事项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质询制度,并为其他议会内阁制国家所采用,它除了质询者和被质询者之间的问答之外,往往构成议会的议题,产生议会辩论,并可能导致议会对政府提出信任与否的表决,从而导致政府的危机。正如英国法学家詹宁斯所说:“一个议员无论是想要纠正一件错事,还是想要攻击哪个大臣,提出质询的权力总是重要的。它迫使各部在它们的行动中谨慎小心;它能防止一些小小不公平之事,这些事情是如此普遍地和官僚主义连在一起的;它迫使行政人员去注意个人的不平之鸣。”

——《西方发达国家议会监督制度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进谏事件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连续5天出现厚重的雾霾,出现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市民明显增多,伦敦市10万人生病,死亡4000人,这一-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空气清洁法案》出台。这体现了当时英国(   )
A . 新科技发明引发城市污染严重 B . 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C . 工业革命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 D . 公共事件促进立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