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知识点题库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 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 .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A . 征收所有余粮 B . 废除各种农业税 C . 允许商品买卖 D . 取消自由贸易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集中反映了(   )

A . 苏共党内尖锐矛盾 B . 苏联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C . 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矛盾 D . 苏联复杂的阶级矛盾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 . 斯大林模式 B . 新经济政策 C . 罗斯福新政 D . 中国改革开放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 )

A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

A . 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 .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C .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 . 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俄国十月革命 C . 俄国二月革命 D . 《四月提纲》的发表
1862年,伦敦国 际博览会上,要求加强合作的工人有哪国人(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德意志 ⑤日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黑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1922年,斯大林提出了建立苏联的“自治化”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定,格鲁吉亚等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列宁对这一方案表示了不同意见,建议把“加入俄罗斯联邦”改为“同俄罗斯联邦一起正式联合组成欧洲和亚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对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1. (1) 根据材料指出斯大林和列宁的方案的主要分歧。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战争的原因。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发展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 C . 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 D .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迅速恢复的国家机器比以往承担着更多任务,尤其是经济控制的职能。农民和工人阶级起来反对私有者,战争期间经济崩溃造成了城市和军队供给急需。还有一些党的干部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动人前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 D . 赫鲁晓夫改革
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 . 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 . 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 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D . 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年份

1902

1907

1909

比重

47.8%

15%

17%

A .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 . 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 . 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 . 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俄国)既然国家落后、战争和经济破坏已经把国家推向灾难的边缘,而在社会中又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潜力,就应当以革命的方式改变通常的历史发展顺序。首先要推翻不能保证国家进步的资产阶级,建立工农政权,”列宁在这里论证的是(    )
A . 十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B . 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C . 二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D . 高度集中体制的必然性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
A . 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 . 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C . 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居于领先 D . 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下列内容不属于“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的是(    )
A . 收取固定的粮食税 B . 将中小企业交给私人资本家经营 C . 允许商业贸易 D . 实行余粮收集制
俄国1917年爆发了两次革命:一次结束了沙皇专制,一次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二月革命 B . 光荣革命 C . 十月革命 D . 七月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除此之外,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行了哪些调整?
  3. (3) “春天”的内涵是什么?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恩格斯说:“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这表明恩格斯(    )
A . 主张无产阶级实施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B . 主张实现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C . 主张实施资产阶级主导下的温和社会改革 D . 主张无产阶级通过议会合法斗争实现社会演变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    )
A . 退出一战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成立人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