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知识点题库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 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④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

A . 意图确立法国的领导地位 B .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D . 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
A . 接受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 . 加入了世贸组织 D . 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885

270.3

4 863

美国

426

117.0

9 742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某同学构思一篇关于二战后世界局势的论文,他的提纲中有一个标题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下列史实适合在此标题下展开论述的有(    )

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勃烈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④北约轰炸南联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今日美国报》披露:当前,美国平均关税尽管只有3%,但对浓缩澄汁征收的关税为30%,玻璃制品和瓷器为38 % 。美国有300多种反倾销税,还有配额、补贴、法律阻碍、繁文縟竹拖延等手段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冲击。这反映出(    )

A . 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利益的争夺 B . 美国一贯坚持关税保护主义政策 C . 美国竭力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 D . 美国的做法实质是反对经济全球化
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 . 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 .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 两极格局的瓦解
李际均在某一文章写道:“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这说明了(    )

A . 利益间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 B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据统计,在1989年到1996年期间,仅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 440亿和350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

A . 市场经济体制在仝球范围建立 B . 政治格局演变助推了经济全球化 C . 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空前强化 D . 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格局的巨变
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这表明(    )

A . 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 B . 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 C .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 D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

A . 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 . 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 . 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 . 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
A .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 .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 .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 . 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这一判断(  )
A . 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 B . 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 .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

    二战后仅25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该言论揭示了(  )

A .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 . 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 D .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 . 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B . 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 .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 . 多角度理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已非常成熟。除法国外,英国与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开展贸易谈判时,都以掌握制造业为基本原则。诚如李斯特所言:“英国人所定的一切商业条约总不脱离一个倾向,要在有条约关系的一切国家扩展他们工业品的销路,给予对方的表面利益则在农产品与原料方面。”此外,当法国对战争的认识局限于大陆争霸时,英国则非常明确地指向了海权和殖民地,不惜一切代价摧毁了法国的海军力量并抢夺了法国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整理自丁涛、贾根良《流行的经济学思潮与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辨别力》——基于《18世纪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对現实主义的考虑,加之非传统安全挑战的上升,美国对外经济制更加主动和富有进攻性。越战后,为了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恢复美对外政策的道德感召力,卡特总统提出“人权外交”,对所有违反美国人权标准的国家实行经济制裁。

——摘编自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英、美两种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一改此前20多年来对美国的“低姿态”,更加注重本国的利益,而不是美国的感受。促使日本对美姿态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B . 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C . 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 D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城广泛活动。这说明(   )
A . 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三足鼎立的局面 B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 . 多极化趋势显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D .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