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知识点题库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 . 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 . 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 . 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 . 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最主要的意义是①.标志着世界多极化    ②.形成与美苏抗衡的新力量③.发展中国家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   ④.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④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 发展水平相近 B . 社会制度相同 C . 屡遭战争重创 D . 历史上关系紧密
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占总数的86%。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它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
A . 不结盟运动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B . 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C . 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D .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主要指令如下,材料反映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是(  )

A . 促进日本非军亊化与民主化 B . 控制日本以对苏冷战 C . 消除日本封建主义残余势力 D . 遏制与孤立中国政府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 .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 .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 .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 .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D .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 (3)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

“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 .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 .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 . 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战后的外交战略,概括其表现形式并说明其对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影响。

  2. (2) 结合史实分析,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受到了哪些“挑战”概括指出这种“挑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史实,概括你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认识。

下图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
意大利学者蒂贝里奥•格拉齐亚尼认为,多极化是新兴国家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一次机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铭辉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将越来越强。这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A . 使新兴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 B . 促使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合作 C . 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 D . 有利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
台湾《中国通史论文选》的编辑说:“历史的最大特性就是‘变’,研究历史就是要明了它的变化情形,若不分期,就不易说明其变化真相。历史分期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历史的变点,进一步观察它的质变和量变,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性。”下列不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    )
A .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 .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D . 1958年欧洲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②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③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反省

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有学者写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各国“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这一论述所基于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包括(    )

①西欧国家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②“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提出

③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发展

④西欧经济与美国已成鼎足之势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欧洲即将消灭国家 B . 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C . 北约东扩 D .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体现出美国在不同时期对西欧的不同态度,据此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A .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 .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 C .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主要导向 D .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有学者指出,从美国的视野看,当今世界上对重大的战略军事的关切突出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持续的、急剧的和加速的军力建设,特别是海空战略性投射能力建设。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 美国以霸权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 B . 中美两极格局的形成 C . 军事实力是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D .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