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国家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 . 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 B . 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 C . 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 D . 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 . 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奥巴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最能体现的是

A . 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 .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D . 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奥巴马在201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共四次提到中国:“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美国人的机会来了”;“我们针对中国提起的贸易诉讼多了一倍,而且已经显出了成效”;“成立贸易实施机构,将专门负责调查像中国这样一些国家的不公正贸易做法”;“我将不会把风能、太阳能或者蓄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者德国”。上述材料说明美国(     )

A . 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B . 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 C .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 D . 遏制德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

A . 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 B .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 C . 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 D . 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     )

A .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B . 区城经济的集团化 C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 .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 .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人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一书认为:“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则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 . 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D . 中国积极推动朝核会谈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

A .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全国超越发达国家 B .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重构 C . 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D .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

1860—1920年中国茶叶出口美国情况(单位:千磅)

年度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数量

30558

35202

36187

42586

42283

28043

8055

占美国进口比例

96.41

74.25

50.25

50.77

49.84

32.75

11.35

A . 茶叶的商品化程度降低 B . 贸易主权逐渐得到恢复 C . 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受阻 D . 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  )
A .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C .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 .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全球化的世界需要中国,开放的中国也需要全球化的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的经济组织是(    )
A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 上海合作组织 C . 亚太经合组织 D . 世界贸易组织
国家主席习.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余组织总裁等。“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
A .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 .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 . 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 .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
A .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 . 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 .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
A .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 . 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 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 . 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C .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 . 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力主张资本市场自由化。1996年,仅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的国际私人资本净流入就高达930亿美元,而1997年已净流出120亿美元。一年间资本变化流量超过这些国家GDP总和的10%。这说明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
A . 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潜在风险 B . 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 C . 维护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 D . 推动了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为了融入国际社会和赢得发展机会,必然要通过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以参与国际合作。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国际社会依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国家生存的基本逻辑还是靠自助,因而国家的利己主义仍有其合理性。由此可以推知(    )
A . 现实的国际环境制约着国家的主权让渡 B . 经济全球化必然加强国家利己主义影响 C . 全球化发展导致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D . 让渡主权参与国际合作威胁国家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