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题库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 .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 . 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 .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 .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提问。

材料一: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材料二: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好的广告语可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中国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联想电脑的“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而有些广告词,却值得我们推敲,如央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红金龙(香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2. (2)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些值得推敲的广告语的看法

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

A .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 . 机械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 C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 .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客观实在性
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动物的大脑能产生意识。这一观点(    )

A . 肯定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 . 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 C . 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 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是由一个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的汉字“冬”(如图,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  )

①意识能直接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事物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有素材相加的产物

③艺术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改造

④卓越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综合的思维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的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的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 . 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 . 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 . 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诗词的意境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 B .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C . 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D . 诗词的意境来源于诗人的灵感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有 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 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B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D .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2017年7月5日,云南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造成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之间联系是普遍的              
②社会是客观的物质性社会

③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世界              
④人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段话的片面性在于(    )

A . 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 . 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 C . 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 .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通过对所处情景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悲苦哀愁的境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所处情景是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    ②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真实再现

③哀愁情绪对所处情景具有决定作用    ④诗人的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019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4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
A . 理在气先 B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 吾心即是宇宙 D .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
A .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 .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 . 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D .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开启了“宅”居家模式,对非接触式的操作有了更多需求,而这恰恰给智能家居的研发推广提供了契机。材料表明(   )

①智能家居研发思路是对“宅”居家生活的反映

②智能家居的研发需求产生于“宅”居家的实践

③“宅”居家的实践能够检验智能家居设计的合理性

④科学的智能家居研发是“宅”居家生活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

①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②劳动推动了人类意识的产生

③劳动创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④劳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2年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显示,2021年,世界航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年航天发射活动创历史新高,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进入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能力持续提升,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