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知识点题库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 . 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 . 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 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一般用叶绿体作为标志物 B . 鉴定脂肪的存在时,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中,制片时先染色后解离 D .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

下图中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的Y分别代表三种物质,有关Y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Y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 . Y可能存在于体液中 C . Y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D . Y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外界溶液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则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 . ≥0.2 B . 0.15<土壤溶液<0.3 C . <0.2   D . ≤0.2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 . ②④⑥ B . ②④⑤⑥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⑤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 (1) 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决定的.
  2. (2) 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 , 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 (3) 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
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 C .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 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 . 氧气进出红细胞的方式属于渗透作用 C . 需要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方式一定属于主动转运 D . 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后会改变形状
下列生命现象与ATP的分解无关的是(    )
A . 甘油分子进入细胞 B .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 .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D . 果糖和葡萄糖形成蔗糖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 . 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 . 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 . 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 .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 . 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43972611

A .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 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 两条曲线的差异只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 . 6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同种微量物质,结果左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

图片_x0020_1717445506

A .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 C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图片_x0020_682273647

A .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浓度越高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细胞膜是以为基本支架的结构。
  2. (2) 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填数字)。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
  3. (3)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 (填数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填数字)。
  4. (4) 坐标图中的四种离子,以③方式实现图示细胞内外浓度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3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类多种多样,如红茶、绿茶等。红茶是新鲜茶叶经萎凋脱水、揉捻、发酵等工序制成,因红汤红叶,故称红茶。同学甲查阅相关资料,对茶叶变红做出了解释:茶叶在揉捻过程中,细胞破损,细胞中酚氧化酶催化茶单宁形成茶红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同学乙不赞同该解释,因为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故揉捻前细胞中一直存在氧气,茶叶就应是红色的。 
  2. (2) 同学丙对同学甲的解释进行了修正。在正常情况下,酚氧化酶与茶单宁位于细胞的不同结构中,只有当酚氧化酶、茶单宁和氧气共同接触时,才形成茶红素,在该反应中,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揉捻后,还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 ℃发酵一段时间,原因是,从而生成更多茶红素。 
  3. (3) 同学丁结合绿茶的制作对同学丙的解释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制作绿茶时,必须先对叶片进行操作,才能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般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一定要消耗能量 B .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C . 氧气浓度的高低对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会造成影响 D .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示人体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 . 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 . 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生成速率的关系,a点时产生的CO2全都来自有氧呼吸 D . 丁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 B . 组成细胞膜的A通常不是静止的,B通常是静止的 C . 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 D . 离子跨膜运输方式都如图丙
高等植物体内的的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移动到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其中蔗糖从叶肉细胞移动到SECC的具体过程为: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一定方式运输至韧皮薄壁细胞(图1),再经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最后再从细胞外空间进SECC中(图2)。对此过程,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 蔗糖由叶肉细胞运输至韧皮薄壁细胞的过程是通过胞间连丝完成的 B . 蔗糖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至细胞外空间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 蔗糖由细胞外空间运输至SECC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 . 与野生型相比,H+泵功能缺失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将积累更多的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