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点题库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 . 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通道大量开放 C . 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 . 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 . 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 .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 .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 B .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C .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 D .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B .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④ C . 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③ D . 神经递质从①处释放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兴奋通过突触时先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B .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C .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 .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 .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 . 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 . 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如图为某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1. (1) 突触由(填序号)组成.
  2. (2) 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3. (3) 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填序号)处.
  4. (4) 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_x0000_i1055

A . 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使阴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B . 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载体蛋白 C .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 图中没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血浆和组织液,左图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膜外是正电位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概念关系图.符合这种概念关系的是(  )

A . Ⅰ抗体、Ⅱ受体、Ⅲ蛋白质 B . Ⅰ递质、Ⅱ载体、Ⅲ信号分子 C . Ⅰ排尿反射、Ⅱ体温调节、Ⅲ负反馈调节 D . Ⅰ生殖隔离、Ⅱ地理隔离、Ⅲ物种形成
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B . 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C . 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D . 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
下面图示中,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图甲中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形式传导的。此反射过程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用字母和“→”表示)。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的控制。
  2. (2) 图乙的结构名称是,兴奋从E传到F的信号物质是,兴奋经过乙图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

A . 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 . 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 . 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 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下图),图中的1、2、3表示神经元, a 、 b 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神经元1属于传入神经元 B .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3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 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属于反射活动 D . 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 a 无电位变化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 B . 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C . 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 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
如图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①释放神经递质 B .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C . 若③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③上无该神经递质的受体 D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的能量都来自④
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和说话含糊,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下列关于多巴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 多巴胺含量的减少程度可以指示某种神经元的损伤或死亡程度 C . 多巴胺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D . 多巴胺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后不能直接控制该细胞的生命活动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 人类的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BAT细胞膜上的结合后,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 (2) 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过程实现,据图可知BAT细胞内的激素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 (3) 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有大量ATP的合成是在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 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 的通透性,消除H+ 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能 。
  4. (4) 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分解增加和合成减少,实现产生的热能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排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为排便反射的部分过程,其中肛门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组织,直肠位于肛门上部。图中“+”表示神经冲动增强,“-”表示神经冲动减弱。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340534020

  1. (1) 直肠在正常情况下是空虚的,但肠道运动推进粪便进入直肠时,当直肠腔内压力达到某一阈值,可刺激直肠壁内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而产生便意。该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输方向分别是(“单向”“双向”)
  2. (2) 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性,使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产生排便反射。同时高级中枢还可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直肠收缩,这种调节的意义在于
  3. (3) 如环境不允许,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下阴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增加,肛门外括约肌,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一段时间后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一定范围内,这种结肠逆蠕动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不利的”)。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4. (4) 婴儿分娩时会产生“假性便意”。请分析原因
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后某一时刻膜内外的电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B . 该处不可能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神经纤维 C . 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上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放 D . 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内,钠离子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