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题库

重金属Cd2是剧毒环境污染物,土壤中的Cd2会影响植物的多种生理过程。某同学研究Cd2污染对香椿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Cd2对香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 B . Cd2对香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趋势与蒸腾速率、气孔开度的变化一致 C . 当Cd2处理浓度大于2 mg/kg时,因气孔开度下降而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D . 随Cd2浓度增大,导致2和10 mg/kg组胞间CO2浓度低的直接原因是不同的
下列关于细胞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 B .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 . ATP和ADP的形成与转化只能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D . 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必须经过两层生物膜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B .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线粒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以用碘液检验 D .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增加色素提取剂的用量,色素分离效果更明显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据图回答:

 

  1. (1) P点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当光照强度高于P点时,突变型水稻的CO2吸收速率高于野生型,原因是
  2. (2) 为测定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常用(试剂)提取色素,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其中的叶绿素,其分离原理是。若用640-660nm波长的红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叶片中(填“类胡萝卜素” 或“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
  3. (3) 根据以上信息可推知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原因是
某研究小组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若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装置如下图,红色液滴起始位置相同,同时关闭活塞后,在25℃下保温一段时间后读出装置1刻度管中红色液清向左移动x个单位,装置2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多动y个单位,不考虑实验前后外界温度等条件变化对液清移动的影响。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装置l中的2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B . 若x=3,y=0,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C . 若x=3,y=3,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等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 D . 若x=0,y=3,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下图为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示意图,PSⅠ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图中实线为电子的传递过程,虚线为H+的运输过程,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图中电子传递的整个过程可知,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
  2. (2) 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去向是。图中用于暗反应的物质是
  3. (3) 合成ATP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
  4. (4) 研究发现,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PSⅠ中含铁元素,PC中含铜元素,PSⅡ中含锰元素,由此推测,通过可防止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
下面的图1~图4表示物质浓度、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片_x0020_1937184310

A .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是葡萄糖 B .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 限制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 . 若将图2、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ATP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B .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C . 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 D . 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要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A的存在可以增加叶绿体内的膜面积 B .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A、C、D上 C . 14C标记③,可在④、⑤和C5中检测到放射性 D . 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④的含量会增加
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344729262

A . 此实验共有两个自变量:光照强度和施肥情况 B . 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 C . 在土壤含水量为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D . 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下图是物质P和Q运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P一般表示二氧化碳 B . 物质Q可能表示二氧化碳 C .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必须要ATP D .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必须要载体
下列相关实验或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 用新配置的NaOH和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 . 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 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对遗传学的研究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B . 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C . ATP与ADP高效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D . 线粒体为提供能量可以定向运动甚至发生变形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采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B .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可弄清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C . 用台盼蓝染色法不能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D . 利用物理模型可以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2. (2) 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填“B和C”“C和D”或“B和D”)。
  3. (3) 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在“微生物—光电复合”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光电阳极首先利用太阳能来产生还原性物质,然后位于光电阴极上的微生物——产甲烷杆菌利用这些还原性物质作为电子供体,将CO2还原成有机化合物CH4 ,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体系中的产甲烷杆菌应属于自养型生物 B . 该研究还需严格控制1室和2室的温度、pH等条件 C . 1室和2室完成相关反应后,pH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 . 光电阳极和光电阴极发生的反应分别类似于光反应和暗反应
波斯湾西岸的热带岛国巴林有一沙漠景点,该沙漠景点方圆几十公里,仅有一棵植 物,巴林人称之为“生命之树”。该树的学名是牧豆树,高近20多米,枝繁叶茂,树冠垂直,绿荫达200多平方米,树龄四百多年。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命之树”长得枝繁叶茂,可以推测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那么水进入“生命之树”根 毛细胞的方式是
  2. (2) “生命之树”像伞盖一样护佑莘莘人类,但也有落叶,即将陨落的老叶中(填激素)含量增加,落叶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属于    。
  3. (3) 牧豆树、瓶子树、胡杨树都能适应极度干旱、高温的环境。分子生物学家为了比较三种植 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应选择三种植物相应细胞的    (至少答两种)进行对比,可得出结论。
  4. (4) 将牧豆树的抗干旱、抗高温基因导入小麦体内,培育抗干旱、抗高温转基因小麦采用的育 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脲酶能被蛋白酶分解,因此组成脲酶的基本单位是(   )
A . 脱氧核苷酸 B . 核糖核苷酸 C . 氨基酸 D .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下列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都需要消耗ATP的有(   )

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②肌肉收缩③蛋白质的分泌④萤火虫发光⑤大脑思考⑥蔗糖的合成⑦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失水过程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⑥ D . ①②④⑤⑦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脂肪鉴定中实验中需使用清水洗去浮色 B . 观察紫色洋葱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先后3次观察形成自身对照 C . 选用鸡血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可获得更多纯净的细胞膜 D . 鉴定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