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弃物不当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知识点题库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 . 沙尘暴频发 B . 火山爆发 C . 温室效应加剧 D . 湿地内物种减少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 . ①③④⑤⑦ B . ①②④⑧⑩ C . ①⑤⑥⑦⑨ D . ①②⑤⑦⑨

右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A . 酸雨 B . “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 . 臭氧空洞 D . 森林锐减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 减少固体垃圾 D . 移风移俗
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 . 滥伐森林 B . 水体污染 C . 南极冰川融化 D . 臭氧层破坏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 (1) 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2. (2) 在男性的睾丸内,由精原细胞形成精子必须经过两个过程.
  3. (3) 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不足.
  4. (4) 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5. (5)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的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核膜 B . 没有核糖体 C . 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具有线粒体
下列有关生物圈和酸雨等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 . 植物能吸收硫酸盐并将“S”元素用于合成核酸、蛋白质 C . 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的根,间接伤害植物的叶与芽 D .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生物圈的稳态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 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原因之一 C . 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 . 生物全部死亡
下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错误叙述是(   )
A . 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 B . 池塘、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叫水华 C . 相对封闭的海湾不易发生富营养化 D . 化肥、农药和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 .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 . 增加化肥的使用 C . 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 . 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治污水,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     )
A . 溶解氧 B . 微生物病原体 C . 化学肥料 D . 家庭污水
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全球气候变暖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B . 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 C . 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 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
A .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 建立污水处理厂 C . 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 . 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 . 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 . 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 . 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2020年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类学校也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下列说(做)法错误的是(   )
A .   为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提倡同学们多用一次性餐盒打饭食用 B . 废旧电池若随意丢弃,有害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影响生态安全 C . 生物探究实验室里基因工程实验的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要经过特殊、专业处理 D .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空饮料瓶制作了各种动漫人物造型作品在校园展览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08

  1. (1) 图中的A表示,B表示。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碳是以(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形式传递的。
  2.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流动过程中逐级
  3. (3) 大气中的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见碳循环具有性。
  4.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避免温室效应加剧,人类必须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从而控制(气体)的排放。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海洋食物网崩溃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是生态学的一项重大挑战,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复杂的食物网发生重新组合,由新的物种组合构成新的群落。人们预计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将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些预测多数是基于对单一物种或简化食物网的实验。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向顶级捕食者流动的,研究者通过实验模拟了一个物种丰富的多层次食物网的能量流,证明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综合压力使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减少。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促进蓝细菌的繁殖,提高了生产者的初级生物量。由于蓝细菌是一种能产生毒素的浮游植物,蓝细菌密度增大时,可导致浮游动物及其他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无法获得更多能量,能量不能更多流向顶级捕食者所在的营养级。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影响许多海洋物种的生理、行为、种群数量、丰富度和分布等,如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的代谢、呼吸等,导致鱼类的摄食、生长、发育、性成熟和逃避捕食等生命活动受到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不仅影响生物个体,也通过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向更高营养级流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营养级的生物,通过食物网传导这种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可极大地影响海洋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海洋的生物量。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存和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也对生物圈的稳定十分重要。尽可能降低和消除导致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因素,才能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1) 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主要是
  2. (2)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向顶级捕食者流动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有
  3. (3) 海洋温度升高给海洋生物带来的影响中,不包括的是

    a.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b.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

    c.海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海洋消费者的捕食方式

  4. (4) 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包括
  5. (5) 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采用了四种处理方式:升高CO2、升高温度、升高CO2和温度、当前的CO2和温度水平,这帮助研究者研究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臭氧含量减少对水产品产量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B . 大气中 的增加可通过减少热逸散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C . 防治酸雨的有效办法之一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 D . 水质调查时测量的项目包括温度、pH、悬浮颗粒、细菌含量等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牵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变地理分布,“逃离”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迁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B . 气候变化已在全球范围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 赤道地区海洋生物移向两极方向,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 D . 海洋生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