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生成的NADPH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性氢 B . 在其他条件均正常时,若CO2的供应减少,则细胞中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 C . 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的供应,则可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D . 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依次来自于(   )
①二氧化碳;②气孔直接吸收;③水的分解;④叶绿素的分解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③① D . ①③①③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给绿色植物提供含有H218O的水,只会在植物释放的O2中发现18O B . 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C . 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 D . 温室大棚采用红色薄膜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图甲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观测不同光照条件该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13.6(100%)

826(100%)

4.33(100%)

20.3(149%)

768(93%)

4.17(96%)

28.4(209%)

752(91%)

3.87(89%)

  1. (1) 遮光组比正常光组的叶片颜色更,遮光后植物有利于吸收光。


  2. (2)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温度等条件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3. (3) 在弱光下,该植物通过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相应环境。


  4. (4) 据表乙分析,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 的利用率高,其原因是


麦穗籽粒干重中50%以上来源于其麦穗下的叶片,其他可由颖壳、麦芒和叶鞘等非叶光合器官提供.研究发现靠近麦穗越近的叶片其光合速率越高,且对籽粒干重的贡献率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去除麦穗后,穗下第一片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有所降低 B . 去除离麦穗最近的一片叶,其第二片叶的光合会降低 C . 为确定叶鞘对麦穗籽粒干重的贡献,可对其遮光处理 D . 麦芒细胞的光合产物除了自身消耗之外还能运出组织

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黑瓶不透光),分别测定某池塘夏季白天不同深度水层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深3m时白瓶中的水藻 (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水藻产生ATP的结构有 .

(2)白瓶中测得的O2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量,则光照适宜时,水深1m处每平方米的水藻1小时制造的O2的总量为 .

(3)白瓶在水深3m时,O2的变化量为0,表明在此深度时,水藻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若将白瓶水藻从3m处移到2m处,则短时间内水藻细胞中C5的含量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4)若图乙实验中将试管向右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如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 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 , E→F过程的中间产物是
  2. (2) 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该实验能否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 . 若能,最大值为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 (3) 图丙所示实验中有2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是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变化情况是
  4. (4) 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
  5. (5) 某小组就某种化学物质X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展开研究,所得结果如表(fw表示鲜重;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请回答:

    测定项目

    A组

    B组

    叶绿素a含量(mg/gfw)

    20.50

    25.24

    叶绿素b含量(mg/gfw)

    8.18

    13.13

    气孔导度(mmol•m﹣2•s﹣1

    0.07

    0.25

    光合速率(μmol•m﹣2•s﹣1

    14.27

    31.37

    ①A组小麦幼苗用含适宜浓度的X的营养液培养;B组作为对照,用培养.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X可以导致小麦幼苗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 , 光反应减弱.

    b. , 暗反应减弱.

许多科学知识都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究形成,下列探究活动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红细胞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分子层,证明脂质分子为连续的两层 B . 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C .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18O同时标记H2O和CO2 ,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 . 科学家通过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试验,证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
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棉花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通入空气,装置如图.

  1. (1) 若通过甲、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Fe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乙装置作何改动
  2. (2) 若通过甲、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丙装置作何改动
  3. (3) 若通过甲、丁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有机物,丁装置作何改动
  4. (4) 以上三组实验中,甲组分别是①(实验组、对照组).
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B . 晚间用约550 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C . 土壤中缺乏镁时,420 nm﹣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着减少 D .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 .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 . 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 .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植物接受过多光照可能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细胞器造成损伤,因此植物需要一种名为 “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机制来保护自身,在 NPQ 的作用下多余的光能会以热能的形式 散失。该机制的启动和关闭特点如图所示,其中符号“┫”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NPQ 直接作用于卡尔文循环 B . NPQ 机制从开启到缓慢关闭 过程中腺苷二磷酸含量降低 C . 若光强度等条件相同,则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速率低 D . 状态②时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均来源于线粒体
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899657994

A . 若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细胞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B . 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 . 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 . 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d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 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 C . 图3中bc段和de段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的 D . 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下图表示双子叶植物的气孔的关闭情况,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5960567

A . 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会导致光合作用停止 B . 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可供叶肉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C . 气温升高,蒸腾作用增强,会导致气孔关闭,造成细胞内C5的含量下降 D . 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吸收水分后,有利于处于关闭状态的气孔张开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

(mg/cm2)

叶绿素b含量

(mg/cm2)

类胡萝卜素总含量(mg/cm2)

CO2吸收速率

(mg/cm2)

A

正常光照

1.81

0.42

1.02

4.59

A

弱光照

0.99

0.25

0.46

2.60

B

正常光照

1.39

0.27

0.78

3.97

B

弱光照

3.8

3.04

0.62

2.9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A品种从弱光照环境转移到正常光照环境,短时间内光饱和点将变大 B . 将A品种从弱光照环境转移到正常光照环境,持续一段时间后3-磷酸甘油酸含量将降低 C . 经弱光处理后B品种的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多,所以具有较高耐阴性的植物是B品种 D . 经弱光处理后B品种的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多,CO2吸收速率下降,最可能是气孔导度降低限制CO2吸收
在大气CO2浓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时植物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适当提高环境中的CO2浓度,a点和b点均向左移动 C . c点时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光合速率相等 D . d点后,限制植物乙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根据光合作用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是,B是,它来自于的分解。
  2. (2) 图中C是,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部位,用于
  3. (3) 图中D是,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
  4. (4) 图中G,F是,J是
  5. (5) 图中的H表示, I表示,H为I提供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体系由脂质分子包裹的结构与叶绿体外膜的结构相同 B . 该反应体系会消耗O2和H2O C . 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参与CO2的固定和还原 D . 推测叶绿体基质中可能也会产生有机物乙醇酸
袁隆平团队在培育“海水稻”的过程当中做了以下实验:将某品种水稻植株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盐碱和非盐碱土壤中种植一段时间,改变光照条件,其他条件均最适,分别测得两组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CO2 吸收量),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Lx)

0

200

400

600

800

1600

3200

6400

光合作用强度 [μmolCO2/(m2  a)]

-3

0

2

6

10

12

12

12

-10

-5

0

6

12

18

20

2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可变因素为光照强度和土壤类型 B . 当光照强度为 1600Lx 时,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大光合速率 C . 当光照强度为 600Lx 时,甲组真正光合速率小于乙组真正光合速率 D . 光照强度由 600Lx 变为 800Lx 的瞬间,水稻叶绿体中ATP含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