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代诗二首 知识点题库

选字填空。

(罗  萝)    卜    绿    汉    

(甩  用)    法    头    利   

(青  清)    草    醒    闲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花牛在草地里坐,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在草地里眠,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白云霸占了半边天。

看拼音,写词语。

        bà zhàn                  yā biǎn              jiǎn  qiū   luó              tōu  dù               dī  liū  liū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 (1) 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2. (2) 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而来于树的神采。
  3. (3) 第一节中第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之情。而第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
  4. (4) 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感。
  5. (5) 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 . 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 . 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 . 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选词填空。

尽管……还是……  虽然……但是……

  1. (1) 天色已晚,同学们说呀,笑呀,谁都不想走。
  2. (2) 大家都这么说,他半信半疑。
读诗句,描述你想象到的画面。
  1. (1)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2. (2)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果+

民+

韦+

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花牛歌》的作者是
  2. (2)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
《花牛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    )了半边天。
A . 霸占 B . 抢占 C . 占领
选字填空。

【罗  萝】

绿

看拼音,写词语。

bà zhàn

yā biǎn

jiǎn  qiū   luó

tōu  dù

dī  liū  liū

课内阅读。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 (1) 诗歌中描写了七种景物。
  2. (2) 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一系列行动。
  3. (3)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和对的追崇。
  4. (4) 诗歌的作者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花牛歌》的作者是(),他是()派代表诗人。
  2. (2) 花牛在草地里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看拼音,写词语。

bà zhàn

yā biǎn

jiǎn qiū luó

tōu dù

dī liū liū

下列作品作者不是诗人刘太白的一项是(  )
A . 《卖布谣》 B . 《秋夜湖心独坐》 C . 《飞鸟集》 D . 《割麦插秧》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   )回去。
A . 夕阳 B . 斜阳 C . 太阳
体会句子,找出正确的选项上。
  1. (1) 鸟儿双翅一翻 , 把斜阳掉在江上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体现了鸟儿(

    A . 摆脱重负、追求自由 B . 欢欣鼓舞、充满力量 C . 不自量力、自以为是)(   )的精神。
  2. (2)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此句通过“妆成”“红颜”,可看出采用了(

    A . 比喻 B . 拟人 C . 夸张)(   )的修辞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增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鸦雀无声、悄无声息”这两个词是写怎样的环境的?(      )
A . 热闹 B . 紧张 C . 安静 D .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