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知识点题库

对对碰,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请将下列的剧种、剧目与相应的地区填空。

①安徽         A、豫剧          a、《小拜年》 

②河南         B、越剧           b、《天仙配》

③东北         C、川剧           c、《花木兰》

④浙江         D、二人转         d、《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⑤四川         E、黄梅戏         e、《变脸》


读《藏戏》,对文中的句子的理解:

①“世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②“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按拼音写汉字

hān shí

yù liǔ

wǔ hóu

请你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节日活动。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按要求写句子。

  1. (1) 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2. (2) 我们家买了电脑。(扩句)

  3. (3) 我们家房子很小。(改为夸张句)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北京的春节排场,分外热闹。

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④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⑤北京城市,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

结合课文《北京的春节》,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1) 先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再说说你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 (2) 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3. (3) 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判断下面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进行了详写,有的一笔带过,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2. (2) 《腊八粥》一文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的情景。
  3. (3) 藏戏一文重点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发展,其中藏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戴着面具在舞台上演出。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 (1) 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
    A . 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心强。 B . 小孩子爱热闹,争强好斗。
  3. (3) 填表。

    人物

    人物的活动

    男人们

    女人们

    孩子们

按要求完成句子
  1. (1)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2. (2) 经过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修改病句)
  3. (3) 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4. (4)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1. (1)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读上面一段话,我发现加下划的词,但表达不同,这样文章的语言更加

    我也能补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2. (2) 下列同学都在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请仿照例子,用不同的四字词语表达吧!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梦梦在跳远比赛中,小美在游泳比赛中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缰    吞      青面

《寒食》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
A . 夏天 B . 秋天 C . 冬天 D . 暮春
默写填空。
  1. (1) ,脉脉不得语。
  2. (2) 《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3. (3) 《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4. (4) 《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语言实践。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越来越多的省市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阅读。

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试想一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热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它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人害怕,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放,隔着老远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快活极了。这时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连串的吉祥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奇!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极了,看得我们满心欢喜,大声呼叫:“过年啰——”

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的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好。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一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一定少不得。年三十的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联欢晚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吉祥,岁岁平安!(有改动)

  1. (1) 中国人过年有着怎样的讲究?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文章依次写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

    ①“我们”放鞭炮;②

    ③家家挂灯笼;④

    ;⑥

    ⑦大人忙着守岁。

    其中详写的是,略写的是(填序号)。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为什么要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
  4.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 表示特殊含义 B . 表示引用 C . 表示特定称谓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 . 纤纤擢手(素:素雅。) C . 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 . 泣涕如雨(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