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③⑥⑤④①② B . ④①②③⑥⑤ C . ③④①②⑥⑤ D . ④③①②⑤⑥
任选一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

    不久前,科比退役前的最后一场告别赛,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每年六月的中考,也预示着学生们初中生涯的即将落幕。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难说再见,但不必遗憾,更不必伤感,因为当我们挥手告别、重新出发后,新的美好生活即将为我们拉开序幕。

请以“告别与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

请以“                           的眼泪”为题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 (1) 对选文中的“强壮”和“高大”,你如何理解?
  2. (2) “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
  3. (3) 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500字左右。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哄托    花枝招展    贮蓄    绿草如茵 B . 烂漫    黯然神伤    决别    遮天蔽日 C . 倘若    瓜熟蒂落    脉搏    委屈求全 D . 宿儒    悔恨莫及    难堪    混为一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3. (3)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咏雪》)
  5. (5) 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字词积累。

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票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 cuì的脸现出yāng qiú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qiáo   cuì() ②yāng   qiú()③叨()   ④仿()

  2. (2) “絮叨”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改为               改为

作文

家,多么温馨的名字,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来自不同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一个家庭。这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亲情的家,家中乐趣多多。

请以《家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数据再一次证明,这个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很多次了。 B . 除夕夜里,央视《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让亿万观众在走心入情的歌曲演唱、丰富唯美的舞蹈呈现、笑点连连的小品演出、包袱频出的相声表演中各得其所 C . 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喜欢在听课时偷偷地匿笑 D . 母亲逝去后,史铁生在北海那片泼泼洒洒的菊花中,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坚强和希望—好好活。
综合运用。实验中学七年级某班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 (1) 品味“交友之道"。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景对应正确的一项组合是 (  )

    ①一见如故:李玲与苗嘉瑜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李绅与刘峰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李梅梅和刘丽玲都喜欢古筝,彼此是知音。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李佳茹同学都喜欢《宋史》,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А①③    В①②  C②③   D①④

  2. (2) 赏析“交友名言

    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是一首随日滋长的诗,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3. (3) “学会交友”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见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雪纷纷/何所似 B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 (2)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寒雪日内(       )

    俄而雪(       )

    陈太丘与友行(       )

    太丘去(       )

  3. (3) 下面四个成语中“顾”字的含义跟“入门不顾”中“顾”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 三顾茅庐 B . 奋不顾身 C . 顾全大局 D . 瞻前顾后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5. (5) 《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虽然篇幅都很短,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例如《咏雪》一文中,我们可以从 “"这三个字中读出谢太傅对孩子们的回答颇为欣赏,编写者还特地在文末给“兄女”加了注释,我们可以揣摩其原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方正的人”,对于他最后“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显得无礼,你的想法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温暖的阳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请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 600字以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 (1)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臣闻 B . 学而时习 C . 因往晓 D . 如日中
  2. (2) 《师旷论学》对你有何启示?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示例

渴望

和平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关心

好友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

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轻吟“”(《天净沙·秋思》),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时间①________能创造伟大的奇迹,②________奋斗让一切皆有可能。当时代给每个人创造机遇时,每个人也在用奋斗托举时代。过去的一年,每个人都无法避及生活的起伏,个人经历与时代大事紧紧咬合,中华文化中的家国同构就这样深深地映射进现实。早已分不清,在一年一度的辞旧仪式上,你我把酒言说的,是个人心绪的小乡愁,③__________________。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就一定能变春天的期待为秋收的果实。

  1. (1) 依次在第①②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2. (2) 在第③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名。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常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他长得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很不讲究,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说话的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③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说话的口气也很冷,我一发言他大抵就是反对。

  2.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①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儿童的待遇,受得最 , 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摘自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注]①海婴:周海婴,鲁迅的儿子。②戕(qiāng)贼:伤害,残害。

    请结合《五猖会》或者《<二十四孝图>》中的情节,谈谈;你对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 (3) 不同名著间可以进行共性联读。班级组织名著联读探究学习活动时发现,《朝花夕拾》和《白洋淀纪事》中的许多小人物都充满着人情美、人性美。请你结合两书中人物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阅读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一一当 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1) 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意外

    第二次:①

    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2. (2) 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3. (3) 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4. (4) 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

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

材料一:

未来网北京10月16 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她非常美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二: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意见》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节选自腾讯网,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 B .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C . 美育课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 D .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同时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拓展性艺术课程。
  2. (2)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你觉得本文标题“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拟得怎么样?请简述理由。
  3. (3) “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针对这一现象,请以七年级(1)班嘉嘉的身份,请求校长解决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要求:150字左右,别忘了礼貌语言和自我介绍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