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 ③①②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④①③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B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 (1) 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 (2) 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步(sǎn)     委(qu)     过(áo) B . 淡(nóng)    芽(lèn)    水(pào) C . 树(sāng)    垫(pū)     起(bèi) D . 时(shà)   分(qí)     粼(lín)
下列各项中的“熬”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 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 . 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 . 小媳妇熬成婆。 D . 回头想想,那年月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揩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儿,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老师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摩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唉!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1.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3. (3) 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4. (4) 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或格言、诗句)
  2. (2) 关于“友情”,我们有活要说,请仿照示例,再仿写一句。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友情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B . 我们问美术老师:“是不常见的东西难画呢?还是常见的东西难画?” C .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D . 我们再会面的时候,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皱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煮饭成粥

    宾客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委而窃听,炊忘著箅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 , 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宾客陈太匠宿

    委而窃听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3) 用自己的话概括元方兄弟俩煮饭成粥的原因。
  4. (4) 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的父亲和妹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儿写哪儿,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的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的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吗?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文章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⑪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 (1) 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文章标题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 (3) 阅读文章⑨⑩两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世家:家世。②南都:今河南商丘。③馇(zhān)粥:稠粥。④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乐》)。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往往馇粥继/尊君在 B . 昃始食/谢太傅寒雪内集 C . 遂大通“六经”旨/下车引 D . 后天下之而乐也/公大笑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3. (3)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
以《他(她)是我的榜样》为题目,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他/她的榜样作用。字数不少于600字。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àn) 整宿(xiǔ)  仿(shàn)  露无常(bào) B . 粼(lín)  并(dì)   徘(huí)   絮叨叨(xù) C . 妹(zǐ)   憔(suì)  笑(lì)    翻来去(fù) D . (dàn)  斜(jī)   时(chà)   泼洒洒(p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青 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1. (1) 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一句。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青春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

  2. (2) 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

    小凡说:“青春就是肆意挥洒汗水,驰骋在五彩跑道上的身影……”

    小菲说:“青春就是不断地刷题,不断地付出,不断努力的样子。”

    小娟说:“最美的青春不是为过往的失去耿耿于怀,而是要有为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息的信念。”

    听了他们的讨论,你有什么想法?请你以《青春最美的样子》为题,写出自己理解的青春。(不少于100字)

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王宅里寻常见

    太丘

  2.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元方年七岁              落花节又逢君 B . 陈太丘友期行             儿女讲论文义 C . 过中至                尊君在 D . 待君久不               幸甚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元方入门不顾。

  4. (4) 友人间的相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总是那么短暂。杜甫与李龟年不期而遇,昔盛今衰的境况,让他发出了的感慨。陈太丘与友人期而不遇,元方对父亲失约友人的驳斥,让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英雄是最亮的星

在你心中,何为英雄?到底该追怎样的“星”?理想中学的李主任在2018年、2021年对全校100名学生的“追星”情况进行了统计。(见下图)

材料二:

袁隆平先生去世,举世皆悲,山河失色。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在农粮科技进步、国家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发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对饥馑年代有着深刻记忆的“60后”,我对袁老的辞世尤为悲恸。于这哀悼中,我又有了一份追忆、一些思考。除了世人皆知的科技贡献,他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呢?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袁老的遗产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从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而提出杂交水稻课题起,袁老就顶着某些权威学者嘲笑他“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压力,选种、试验、失败,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袁老坚信从实践中能发现真理,也能验证真理。他一生专注于田畴,反复试验求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甲】时下不少年轻人口中流行“躺平”,让人看到的是面对挑战的止步和逃避,是注重个人舒适、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消极无为。与其指责批评他们,不如给他们找到可以引领青春世界、照亮未来人生的灯。人生是需要梦想的,但梦想的实现,是需要精神照亮、努力前行的。袁老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天下梦”。从青年时期起他就下定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他心存稻粱梦,却“不为稻粱谋”,而“为天下计”。我想,袁老一生的追求,本身就是最好的精神引领。他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对广大青年而言不就是最好的人生之灯吗?【乙】

(取材于李安《袁隆平的精神遗产》,有改动)

  1. (1) 班级召开以“找准人生坐标,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找到了上述材料。

    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袁隆平除了科技贡献以外,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
  3. (3) 下面这个是对袁隆平精神价值的评论性语段,你认为放入材料二中【甲】【乙】两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袁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是真理的忠实追随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挽起裤管,行走于阡陌稻田,坚持杂交水稻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境界堪称当代科研工作者的一面镜子,照照镜子,我们可以时时鞭策自己,正视不足,改正不足。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汇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③因此,____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____能得到寄托和重塑。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1. (1)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2. (2) 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 (3) 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方式为                         
  4. (4)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对读书的感悟。

    例句:读书犹如品茗,要静心屏神,才能感受到茶叶的芳香。

    读书犹如                                                           

班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读文赏句

(女)李白说“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友情是穿越时空的永恒思念,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男)杜甫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友情是岁月酝(niàng)______的香甜美酒,沉醉了情谊,唤醒了思想。

(女)踏着青春的舞步,素不相识的你我,走进一间教室。怎样才能获得一段长久的友谊呢?

(男)只要我们真诚待人,正确把握即可;反之,友谊则如花一现,稍纵(jí)______逝。

(合)友谊是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让我们一起祝愿友谊地久天长吧!

  1. (1) 小郑同学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读文赏句”中有两个字,他拿不准怎么写,请你帮忙填写在横线上。

    酝(niàng):

    稍纵(jí)逝:

  2. (2) “读文赏句”中有两个字,需要你来写出读音。

    花一现:  无

  3. (3) 活动二:邀请参与

    班级想邀请语文张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小雨同学拟写的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请你修改。

    您的拜访一定令我们欢欣鼓舞。

    应将“”改为“”。

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六·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叔父安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吃;②经历;③曾经

    (填序号)

    撒盐空中差可

    课内积累法

     

    遭孙恩之难

    课内迁移法:其家穿井

     

    既闻夫及诸子已贼所害

    成语解词法:鲜人知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3. (3)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4. (4) 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5. (5) 语言描写能充分凸显人物的形象。品读下面的语言描写,说说其作用。

    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