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专区 知识点题库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锐不可(dāng)   引高歌(háng)    杆(wéi)        澎(pài) B . 熟(xián)       一丝不(gǒu)     哮(páo)        灭(qiān) C . 刻(juān)       首而望(qiào)    声敛气(bǐng)   那(shà) D . 旗飘扬(jīng)   沃野平(chóu)    纷纷退(kuì)    裁(zhōng)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两个问题。

你的好朋友小明,早上到校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抄写作业,以下是可能存在的做法:

A.你火急火燎地跑到办公室,向班主任汇报小明没有完成抄写作业这一情况。

B.你把小明拉到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小明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

C.你当着全班同学,大声地说,小明没有完成作业,是个大逆不道的败类。

D.你蹑手蹑脚地走到小明跟前,小声告诉小明:“你中午休息时抓紧时间把作业补上。我不会告诉老师你没有完成作业。”

  1. (1) 四个选项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2) 如果你是语文课代表,真的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你的做法是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的人。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D .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能勾摄恶人的魂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 (1) 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2. (2) 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1) 日月之行,。(曹操《观沧海》)
  2.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5. (5) 把王湾《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②陈太丘与友

后乃至

④元方入门不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 .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意慷慨悲壮著称。
步入初中的大门,意味着成长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开始了。生命每一个成长的时段都不可重复,不可替代,不要把初中的学习仅仅看成是为未来做准备,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初中阶段才能有最深的感悟,很多优秀的品性只有在初中阶段才能养成,错过便是一辈子的遗憾。而读书和思考对于你们初中时段的成长意义重大。推荐一本书,并说说你阅读这本书的体会。(含书名、作者及两点体会)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后来发生了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④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  chū  wàng  wài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 ,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⑤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花开蝴蝶飞

文/丁立梅

    ①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②有时半夜睡醒,我会突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小光阴。弯弯的田埂。冒着炊烟的茅舍。蜷在土墙上打盹的黑猫。木槿花围成的篱笆院落,花红一朵紫一朵地开着。岁月的波光涛影啊,它们在我的心头流啊流。

    ③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寂,我犹如孤岛。我知道,回不去了。我的村庄之于我,是陌生的了。我之于它,亦像是天外来客。故乡偶尔还是回的,却每每靠近,都有点像踩着唐时贺知章的脚印,怯了又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真的就是那样的。

    ④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

    ⑤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新鞋穿上没两天,脚趾已露了出来。

    ⑥不单单是我,那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我们走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也爱翻沟爬渠。总之,是要带点挑战性的。

    ⑦路上遇到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遇到泥块,我们踢泥块。遇到碎砖,我们踢碎砖。遇到小石子,我们踢小石子。实在没什么可踢的了,我们就踢路边长着的小花小草。可怜了那些小花小草,就那么好脾气地任由我们踢着,早也踢,晚也踢。反正,我们的脚是不能闲着的。

    ⑧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⑨我妈晚上帮我脱裤子,准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的“宝贝”来:小石子,玻璃瓶底,小瓦片,树叶,泥块,芦苇枝……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像蚂蚱之类的。

    ⑩我妈边倒边骂:“讨债鬼,你装这些垃圾做什么啊!”我吓得不敢吱声,怕一吱声,我妈的巴掌就拍过来。也还是不长记性,到第二天,裤兜里准又装上这些玩意儿了,乐此不疲。我姐也是。我弟弟也是。害得我妈没完没了地替我们补着衣裳。

    ⑪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物,都值得亲近,且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⑫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⑬提了猪草篮子,说是去割猪草,其实哪里是。到了地里,猪草篮子被扔到一边去,我开始挖灶台。泥堆出台子。泥做出锅碗瓢盆。我在灶台上做“饭”做“菜”,好一个热气腾腾。玩到日落,还不想回家。

    ⑭也用芦苇茅草搭建小房子。有次,我在桑树地里,整出一小块空地,用树枝软草,盖了一幢小房,我捉一只虫子进去,代替我住着。用桑树叶代替鸡几只,鸭几只,放在房前,想象着它们正在自在地觅食。我还在房顶上插满小野花,自认为把它打扮得很美,一日三回跑去看,真是欢喜得不得了。夜里兴奋得睡不着,睁着眼还瞎高兴半天,也不知道高兴个啥,仿佛藏着一个天大的小秘密。

    ⑮我奶奶追着鸡跑,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她嘟囔着骂着什么,很生气地捣毁了我的小窝。树枝和软草,被她拾回家,做了引火草。

    ⑯我独自难过了很久。

    ⑰现在想来,我从小就表现出大众化的庸常来,亲近凡俗,热衷于一灶一锅,一瓢一勺,一庭一院。我注定了一辈子只有在烟火里才得心安。

  1. (1) 作者追忆了哪三件童年趣事?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 (2) 本文第①到第③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 (3) 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③段划横线句子的理解。

    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静,我犹如孤岛。

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2)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 , 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 (1)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蓄   ()        tān()痪

  2. (2) 文中有一个错别词是,应改为
  3. (3) 文中“徜徉”的意思是
  4. (4) 文中的修辞有
请将“                                 , 也是一种风景”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放学后仅仅只有几个学生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B . 每年入春时,凤鸣湖公园总是一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景况。 C . 进入5月以来,全国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D .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到天空。
文言文阅读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

    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①,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汨②其是,故智出物下耳。然是事一传,猎者因循衣所在得虎窟,合铣③群击,殪④其三焉,则虎又以智败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伥鬼: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又帮助老虎去伤害别人。②汩:掩盖,埋没。③铳:古代硝足药发射弹丸的一种火器。④殪yì:杀死。

  1. (1) 小华在“百度汉语”中查到汉字“以”的几种含义,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句子中“以”的解释(填写文字,不填数字)。

    ①以刀劈狼首(    )

    ②    虎又以智败矣(    )

    ③静以修身(    ) 

  2. (2)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

  3. (3) 文中的“伥鬼”来自成语故事“为虎作伥”,请结合“伥鬼”特点,揣测“为虎作伥”的比喻意义。

    “为虎作伥”:

  4. (4) 在课文《狼》的最后,作者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样的议论;选文画横线句,作者同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两篇文言文巾的议论性文字,你有怎样不同的启示呢?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对“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其/一犬坐于前
  2. (2) 解释划线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       ②屠自后断其 

  3. (3) 翻译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4)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5. (5) 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选自《转身,秋来》)

  1.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

  2. (2) 文中作者描绘的秋美丽动人,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将其描述出来,表达你的感情。(不少于100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 (1) 花落尽子规,闻龙标过五
  2.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3) 月是古人寄托情感的景物之一,正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寄托了他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 (1) 遥故园菊,应战场开。
  2. (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诗人军旅途中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