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知识点题库

默写。
①冰霜正惨凄,                  。(《赠从弟》刘桢)
                  ,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③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④行到水穷处,               。偶然值林叟,              。(王维《终南别业》)
⑤黔娄之妻有言:___     _____ ,___     _____。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⑥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___   _____,____    ____。(《与朱元思书》吴均)

名句积累与运用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孔子见贤思齐,以贤为师,曾有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求教的佳话。《论语》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⑥真诚的友谊不会因离别而愁苦,不会因距离而淡漠。只要心怀挚情,千山万水不再遥远。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对此是这样表述的:                                
⑦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月,感月之阴晴圆缺,悟人之悲欢离合,从而 生发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⑧梁衡说:“好文章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岳阳楼记》就是这样的典范,范仲淹在此文中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理想提炼为:                                。震寰宇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启后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默写

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②《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③《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④《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常识填空。
  1. (1) 《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 (2) 《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
  3. (3) 《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 (4) 《游山西村》作者,字,号,越州山阴人,(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5. (5)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6. (6) 我国的“五岳”是指
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 . 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 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 .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父亲老了、春光明媚”都是主谓短语,“登飞来峰、带上她的眼睛、回忆鲁迅先生”都是动宾短语。 B . 《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 C . 《陋室铭》《爱莲说》《登幽州台歌》中的“铭”“说”“歌”,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着较为固定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 D . 我们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下面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何澹澹(dàn),山岛(sǒng)峙。(《观沧海》曹操) B . 念天地之悠悠,独( chuàng))然而(tì)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C . 雾凇沆砀( k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D . (chù)而远逝,往来(xī)忽。(《小石潭记》柳宗元)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登幽州台歌》) B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作者近望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望岳》) C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叙,赞美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D . 《驿路梨花》通过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趣意旨。 C .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 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周,特级教师做客电视台“中考快车”栏目,在席间没有高谈阔论 , 而是言简意赅,为初三学子复习迎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 . 老师强调考场作文应质朴真实、以情动人,文采藻饰过盛就可能忽视了对内容、主旨的的追求。 C . 模仿经典能提高写作水平是有例可援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就借鉴了崔颢的《黄鹤楼》。 D . 平时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才能捋顺自己的思路,完善作文的语感,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形美质优的效果。
下面对古诗《登幽州台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 这首短诗,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文学常识填空。
  1. (1) 《登幽州台歌》作者代文学家。
  2. (2) 《登飞来峰》作者,字,号,北宋家、家、家。
  3. (3)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字,号,清代家、家。
下列句子的书写或划线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B . 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海市蜃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C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遮盖,掩护)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 年少万兜鍪,坐断(占领,占据)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默写.
  1. (1) ,此事古难全。
  2. (2) 《终南别业》中的颈联是
  3. (3) 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1) “幽州台”的文化知识,你知之多少?
  2. (2) 后人评述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做到的。
  3. (3)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 (1) 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 (2) 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1) 诗人登上幽州台,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 (2) 请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被人类冲破的堡垒”这个短语,从结构上来说是动宾结构。 B . 《登幽州台歌》中,作者“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想到了春秋时期幽州台燕昭王招纳天下贤士的典故,而自己此时却处于无明主赏识的境地。 C .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很善于写景状物,如“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的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一句就成功地运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 D . 《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