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专区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生活就是奋斗,只有qiè而不舍才能创造辉煌。生活就是付出,一味地索取只会埋zàng理想;走上田垄,欣赏春天的美景;融入江河,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shuò果,品味秋天的斑lán;走过寒冬,迎接春日的暖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文】___________

老师,请放开你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别担心我会跌跤

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

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

在阳光或风雨里浑身发抖


老师,亲爱的老师

请松开你慈爱的手

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

与一切困难一切胜利交朋友

【乙文】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 (1) 根据你对甲文的理解,为该诗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A.心声             B.请求             C.放手

  2. (2) 乙文叙写了三位老师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初一时语文老师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3) 乙文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要不要删掉?为什么?

  4. (4) 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自选角度,品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②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品味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5. (5)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1)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放在开头有何作用?

  2.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正在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3. (3) 理解句子含义。

    A“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一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 (4) 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泉源,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1. (1) 作者在这篇演说中是从 两方面对莫泊桑进行高度评价的。(这两项,填序号)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2. (2) 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的行列”。请你以第二段的描述为依据,说说他具备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3. (3) 阅读第三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4. (4) 第四段末一句“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5. (5) 第五段中“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指的是什么让我“忧虑不安”?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春天的湘湖是游玩的好去处,或是徘徊在一片花海中,或是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着实让人心旷神怡。 B .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忆往事,记忆的屏障中,那些曾经斑斓的光影已然渐渐淡去。 C . 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不去追寻结局如何,只要当之无愧就好。 D . 雷声轰隆,夏雨如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尽情挥洒的热汗,有一种慷慨淋漓的痛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魅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了。

    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软糖,一边不满地说。”“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200!”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

    “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它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没看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装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1. (1) 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 (2) 结合文章,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①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

    ②“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它卖掉!……好爸爸!……”

  3. (3) 文章多次写到“邻座秃顶的男人”,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4. (4) “魅力”在小说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王:指孙权。②宗:主要的。③世祚(zuò):指国运。④玄:深奥。⑤政:只,仅仅。

  1. (1) 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王 劝 其 学 蒙 乃 博 览 群 籍 以 《易》 为 宗。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忽眠中

    ②众人皆问

    ③与我论世祚亡之事

    ④政空诵其文

  3. (3) 翻译文中划线句。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 (4)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荷叶帽

于君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啧!啧!啧!”

    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在

    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红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孩子仍是哭。“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1. (1) 说说文章以“荷叶帽”为题的妙处。
  2. (2) 你能领会作者写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七嘴八舌地夸赞戴着荷叶帽的孩子的匠心吗?请做简要分析。
  3. (3)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二小节画线句。

    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4. (4) 读了文章后,你一定有很多共鸣吧。当孩子的父亲“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时,假如你在场,你会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贫穷,兀兀穷年地度过了一辈子。 B . 春晚节目《扶不扶》令人忍俊不禁 , 同时又发人深省。 C . 班主任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裤,在教室里招摇过市 , 非常漂亮。 D .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根据语境和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划线字注音。

读书,是读者与书中一个个鲜活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在杨振宁的《邓稼先》里,感受到邓稼先至死不懈研究国防武器的民族大爱,也领略了他在蓬断草枯、mǎ gé guó shī的沙漠战场埋葬同事和下属的隐忍悲痛;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国土的zhìtòng热爱,以及发誓要用自己的泪水洗刷家乡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决心;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当说则说当做则做的慷慨淋漓。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 , 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 .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___。

A .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 .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 .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流(zhuó)  序(chì)    字(tiè)   乎不同(jiǒng) B . 育(bǔ)    震(sǒng)  污(huì)   为人知(xiǎn) C . 果(suò)   立(chù)   澎(pài)   而不舍(qiè) D . (wǔ)   鸣(háo)    红(yīn)  深痛疾(wù)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③略:大概。

  1. (1)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涉猎

    ②见往事

    ③不

    ④剑,一人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3)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4. (4) 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不带遗hàn的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 , 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选自《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1. (1) 给文段中划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② 痛彻心fēi

    ③不xiè

    ④遗hàn     

  2. (2) 找出文段中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3. (3)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把正确的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 B .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 .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 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2. (2) 下列诗句中,和本诗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项是(    )
    A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课文《孙权劝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洵传)

  1.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B .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三十二篇 D . 岁余/举进士
  2. (2) 下列画线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涉猎    锐不可 B . 大有所    开卷有 C . 往事耳    往事依旧 D . 目相待    骨疗毒
  3. (3)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焚常所为文

    ②闭户读书

    出(

  4. (4) 翻译句子

    ①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

    ②一时学者竞效苏轼为文章。

  5. (5) 通过对(甲)(乙)两文的阅读,你有什么启示?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光明中学元旦会演的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王颖姿态优美地走上舞台,却不小心跌倒在地,台下一片哗然。此时,女主持人王颖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她说的那句话是:              

A . 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让大家见笑了 B . 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C . 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 . 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对小枫说: 

A . 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回家和父母谈心,那样还不会受伤。 B . 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C . 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 . 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