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2. (2)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3. (3)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4. (4) 请将杨绛先生的一部文学作品填写到空白处。下面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5. (5) 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下列对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气磅礴 B . 流畅奔放 C . 龙飞凤舞 D . 端正秀丽
诗文默写。   
  1. (1)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2.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 (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艾青——现代诗人 B . 《长城谣》——《燃烧的青春》——席慕蓉——当代诗人 C . 《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江河——当代诗人 D . 《樵夫,别砍那棵树》——《美国读本》——莫里斯——美国诗人
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根据内容提示补全诗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

——同学改写

 综合性学习:新闻。
  1. (1)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媒体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比例 12.7% 1.6% 30.5% 56.2%

    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2. (2) 【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莫言代言天价香烟诺奖只是过眼烟云》《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3. (3) 【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

    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

    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__。

① 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 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 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 吹笙鼓瑟以扬芳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④③① D . ①③④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邵华良——渡江支前立功劳

蒋同明

    ①1949年4月21日夜,滂沱大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肥东支前第一团紧随其后,乘风破浪,跨越长江。解放军登岸后即紧追仓皇逃跑的国民党部队,他们猛打猛冲,前仆后继,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担架队员个个气喘吁吁,扛着空担架跟随部队前进。

    ②邵华良的任务,是边行军边解决全连100多人的吃饭问题。进入石台、绩溪山区后,沿途村庄稀少,即使遇上几户人家,也因听信谣传,躲得不见踪影。在绩溪山区的一个夜晚,有人实在饿得招架不住,从一个财主家箩筐里找到几个黄澄澄的大油果。一位医生说是山果,并带头尝了一口,觉得又香又甜,口感很好。于是,几个人就把果子分吃了。当邵华良叫大伙开饭时,几位吃山果的队员全部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后来才知道,这是桐树上结的桐油果,吃了易中毒。那位医生中毒最严重,第二天行军时,成了第一位被担架队抬着走的病员。

    ③山路崎岖,云遮雾绕。解放军一边轻装前进,一边翻山越涧抄近道,欲用双脚超过敌人汽车轮。这时,部分担架员改做运输员,用担架抬着弹药器械随军行动。头一月,几乎天天风雨相伴,白天冒雨行军,浑身湿透,夜晚宿营,架柴烤衣。偶尔遇上好天气,敌机就来跟踪侦察、扔炸弹、低空扫射。夜晚敌机发射的照明弹将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支前队伍中,有少数意志薄弱者,悄悄地不辞而別,开了小差。作为预备党员的邵华良,既要解决全连的生活问题,还要照顾其他队员,他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④随着部队越来越深入南方,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很难满足过境大军的需求。邵华良走东家串西家,找村长问保长,人家只认银元,邵华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元购买;人家没有大米只有稻谷,担架队员就自己打开水碓舂米。队员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庄稼汉,舂米做饭,个个是行家里手。至于蔬菜供应,在兵荒马乱之际,有钱无货,能搞点儿盐水泡饭即为奢侈生活了。

    ⑤5月上旬,部队进入皖浙交界的高山峡谷,困难接踵而至。尤其是要攀越拦路虎摩天岭,上山15里,峭壁丛林,下山15里,悬崖荆棘。邵华良身背行军餐具带头爬山,大谢村刘玉林紧随其后,肩扛一箱足有100公斤重的机枪子弹,下山后,两人都累得坐在地上起不来。5月中旬,支前队伍经浙江转至江西玉山,解放军第十七军后勤部首长带来汽车,将担架团的弹药器械等辎重装车运走。至此,第一民工团完成渡江支前的光荣任务。

(有删改)

  1. (1) 请你分析本文的切人点。
  2. (2) “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渡长江,并一举成功”中的划线字“竞”和“强”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作为记述渡江战役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为写作顺序;在表达方式上,以为主。
  4. (4) 写作时,选择事例(选材)需要围绕表达的重点,强调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所选择的材料,都突出了解放军渡江战役之顺利,而本文所选材料则突出了战斗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两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分别有什么作用?
  5. (5) 毛.泽东笔下的人民解放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本文中的邵华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6. (6) 读完本文后,你能从中找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国民党军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时所向披靡的原因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新华社珠海10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晓松、周强)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同时他还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

    ③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④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9时30分,伴随着欢快的迎宾曲,习.平等步入仪式现场,全场起立鼓掌。

    ⑤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韩正先后致辞。

    ⑥10时许,习.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⑦开通仪式结束后,习.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⑧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习.平等乘车来到这里,登上西侧平台眺望大桥,结合图片、模型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并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⑨习.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有删改)

  1. (1) 请给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2) 请说说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请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通读全文,说说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4月18日,由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沪举行。论坛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主题,来自国家高端智库、高等院校、地方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的实践与前景,为推动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建设贡献智慧。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在致辞中指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土地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也有利于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由南通大学于2015年创办,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起加入联合主办。论坛每年举办一届,旨在为从事长江经济带研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各界人士搭建专业的学术研讨平台。

口语交际,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2019年9月14日~29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11连胜夺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10月4日,国际排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国女排重返世界第一。

材料二:朱婷,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司职主攻位置,被主教练郎平称为世界女排三大主攻之一。荣光背后的朱婷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女孩,家世坎坷:因家庭变故,朱婷的父亲举债度日;朱婷备战奥运期间,母亲面临双目失明,为让朱婷安心训练,父亲朱安亮两次含泪向女儿编织谎言,并驾驶家里“突突突”的农用三轮车,碾出了朱婷的金牌路。

  1. (1) 阅读材料一,请为中国女排写一段贺词。(不超过80字)
  2. (2) 如果你是学校阳光广播站的记者小红,现在有机会去采访朱婷,你会怎样向她提问?(至少提两个问题)
填空。
  1. (1)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 (2)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有时兼有
  3. (3)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背景和五个部分。
根据文下注释填空。

《“飞天”凌空》选自1982年11月25日《》,原题为《》,是一篇,作者,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11月24日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上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的情况。

在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奥运会决赛中1.7秒中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她精湛完美的技艺,赞扬了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B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闻背景。 C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2017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事件。 D . 《一着惊海天》这篇新闻特写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实现“中国梦”的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充斥媒体,让他们来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在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的今天,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④同时,作为个体,对消息的传播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 . ③②①④⑤ B . ①③②⑤① C . ⑤③②①④ D . ③②⑤①④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B . “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 .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 .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阅读下列特写,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 (1) 作者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进行了分解,犹如慢镜头回放。请为前四段中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进行命名。
  2. (2)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C .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 .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3. (3) 第④段加点的“哧”是拟声词,有何妙处?
  4. (4) 这是一篇新闻特写,为什么还要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该作品以独特视角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歌颂了红军将士的英雄情怀和崇高境界。

②歌剧《血色湘江》从主人公陈湘师长等红军将士的心路历程切入,以艺术的手法呈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深层次诠释历史逻辑,展现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具有史诗剧色彩。

③为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由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陈蔚执导的原创歌剧《血色湘江》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④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

⑤湘江战役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为突破教条主义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 . ④③①⑤② B . ②①③⑤④ C . ③①④⑤② D . ③②④⑤①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根据你对下列名著的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 .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C . 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16岁时到舅舅家上学,爱上表妹,17岁闹饥荒时带领饥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贺龙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 .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的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2. (2) 阅读材料,填写相关信息。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3. (3)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 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阅读

虾蟆夜哭

[宋]苏轼

艾子浮于海,夜岛屿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选自《艾子杂说》)

[注]①鼍:扬子鳄。②科斗:蝌蚪。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岛屿中 

    惧诛而哭 

    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2. (2) 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

  3. (3) 小文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想将它改编成课本剧。以下是她设计的一处情节,请判断设计是否合理,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鼉:(惊恐万分、面露惨色、语带悲伤)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吃惊地、惊讶地)汝虾蟆无尾,何哭?

  4. (4) 听了鼍和蛤蟆的对话,你觉得蛤蟆的“恐”是庸人自扰还是值得同情?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