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知识点题库

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用,选出正确的答案。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

A . “我”为自己二十岁了还流泪而不好意思,怕父亲说,也怕别人笑话。 B . “我”主要是怕由自己的流泪引起父亲的伤心,也怕别人笑话。 C . “我”怕父亲看见是次要的,主要是怕别人看见。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 (体裁),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③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④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 . 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 . 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 . 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 . 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è)    栏(zhà)    黑(yòu)         目伤怀(chù) B . (tiē)    倒(yūn)    哮病(chuǎn)     举提笔(zhuō) C . (chú)    唐(tū)     密匝(zā)        情于中(yù) D . (sù)     合(mí)     嫉(dù)          满院狼(jí)
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 《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他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教过书,对昆明有很深记忆。沈从文是他的高徒。 C . 《要生活得写意》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蒙田。 D .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2)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两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作文:
       金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金钱能请朋友吃饭,但买不来友情。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解决的,有很多东西胜过金钱。

       请以“                   抵万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不少于600字。

衢州市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形象标识设计评比活动,假如下图中的徽标是你所在团队的设计,由你向评委推荐,请你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而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注]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盈然:漫溢的样子。

  1. (1)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段的内容。

    片段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段二:

    片段三:

  2.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3. (3) 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4. (4) 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 .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 . 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 .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 .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清水洗尘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搓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⑪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⑫“给我自己用。”

    ⑬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⑭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1. (1) 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为什么?
  2. (2) 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3. (3) 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 (4) 请分析天灶和天云的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 . 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 . 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 . 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 . 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 (4) 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坦荡如

恹欲睡

斜出

不折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 (2)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②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 (3)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 . 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 . 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 . 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5. (5) 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①《童年》    ②《名人传》

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漫步,你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请你来参加“语文伴我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尽情展示你的语文能力吧!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却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地区,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 (1)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 (2) 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3. (3) 梅、兰、竹、菊“四君子”常被世人用来寓意高尚的品德。请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写出其象征意义。

    示例:竹——筛风弄月,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在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方面,潘建伟团队厥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 .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雷,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 .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白杨礼赞》选自。本文是一篇,作者茅盾,原名,字,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2. (2) 概括课文大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不平凡——挺立形象— —赞美尊敬

拓展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1. (1)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2.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3. (3) 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4. (4)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xié)     年(mù)   张目结(shé) B . (yú)      情(wèi)    连不断(mián) C . (ba)      痕(tái)      密匝(zhā) D . 喝(yāo)     尖(bān)    井山(gāng)
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 (1) 选文第一段两次写到“踌躇”,试揣摩一下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下来。
  2. (2) 文章为什么要交待“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情况?
  3. (3) 谈谈划线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 (4) 生活中,我们在与父辈交流时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下列关于课文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作者通过反复渲染、蓄势,充分突出了新闻事件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 B .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 . 《白杨礼赞》,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 .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