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妾妇之

    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下之广居

    ④无夫子

  2.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3. (3) 孟子否定景春的话的理由是什么?
  4. (4)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5. (5)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6. (6)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一文,作者用含蓄、幽默的语言指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也用含蓄、幽默的语言来写一个小片段吧。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 (1) 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2) 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 (3)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 .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 .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讲就是: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4. (4) 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妾妇之

    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下之广居

    ④无夫子

  2.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3. (3) 孟子否定景春的话的理由是什么?
  4. (4)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5. (5)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6. (6)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妾妇之

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下之广居

④无夫子

其筋骨

所以动心忍性

然后能改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①父

②与民

③威武不能

④傅说于版筑之间

⑤人过,然后能改

⑥衡于虑,而后

则无法家拂士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丈夫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岂不                      大丈夫

得:                     父之:

之曰:                      必敬必

家:                        夫子

以顺为                    与民之:

不能                      不能

不能                      于畎亩:

于版筑:                    举于

举于                      空乏其身:

拂乱                      益:

过:                        于虑:

而后                      于色:

于声:                      而后

法家                        士:

则无:                      国:

填空: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作为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孟子(约前372-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学说的继承者,有“”之称。《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傅       丈夫之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民   威武不能   妾妇之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下之广居   无夫子    往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 (2) 【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苏武牧羊

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 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往之

    至海上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 (3) 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败奔,同敞危坐不 , 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往之败奔

    同敞危坐不同敞自灵川至

  2. (2)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3. (3)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行天下大道/录毕,走送(《送东阳马生序》) B . 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曹刿论战》) C . 幽之民舍/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 岂不大丈夫哉/臣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 (5) 【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 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 , 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独行 B . 真无马邪? C . 河伯始旋面目 D . 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 (2) 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 . 贫贱不能(移动) B . 见闻者无不流(眼泪) C . 此之大丈夫(称作) D . 有使使止之(不久)
  3.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 (4) 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5)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岂不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B . 丈夫之        冠:帽子 C . 之命:教导、训诚 D . 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2. (2)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怒诸侯惧/夺杀尉 B . 与民由/公将鼓 C . 得为大丈夫乎/必有我师 D . 以顺为正/称善久之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 .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运用反问句,还运用“诚”加重语气,说明他对这个观点是有疑问的。 C . 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来说明他们顺从主上,追求名利,不是真正的君子。 D . 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正面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