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知识点题库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故患有所不

贤者能勿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①请广于君

②非若

③秦王色

④寡人

读《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读《鱼,我所欲也》,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 (《诗经·周南》)
②但使龙城飞将在,                。            (王昌龄《出塞》)
               ,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⑧吾视其辙乱,            , 故逐之。        (《曹刿论战》)
⑨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一联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名句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悲凉氛围的句子是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诗人想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的句子是                                         
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⑧李后主诗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                                ”的词句,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⑨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借用元稹《离思》中“                   , 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来赞扬家乡的咸鸭蛋。
⑩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原名谢婉莹。她的笔名“冰心”取自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                   ,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

填空。

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这部书由整理编辑而成。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赞扬了唐雎

②本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

③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答复说“弗敢易”后;秦王;唐雎使于秦,陈述安陵君“弗敢易”的理由后,秦王;唐雎说过“布衣之怒”的一席话后,秦王先,而后。这些表现了秦王的,反衬了唐雎的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场景颇具漫画效果,下面是书中两位人物的主要经历,空缺处的情节分别可以用哪幅插图来体现?(请标上序号)

①匡超人:——回乡侍奉卧床病父——应试童生喜得县首——结交“名士”作奸犯科——停妻再娶见利忘义

②周进:花甲童生教书糊口——为谋生计进城记账————意外中举连连高升

A

B

以下是某同学梳理《儒林外史》人物匡迥(匡超人)的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
  1. (1) 【梳理经历】将下列事件的序号填入相应地点上的横线上。

    ①细心侍奉病重的父亲

    ②跟着潘三,替别人考试、写假文书

    ③隐瞒已婚事实,与老师的外甥女结婚

    ④跟着景兰江参加西湖诗会

    ⑤潘三被捉后,找借口不去探监

    ⑥深夜苦读

    A.温州府:→B.杭城:→C.京师:

  2. (2) 【分析性格】结合匡超人的经历思考: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探究意义】匡超人的性格变化,让我们联想到祥子、闰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人物性格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探究吴敬梓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其他章节,分析范进形象。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若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第四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闻名xiá迩的好诗词交汇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妙乐章,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渔家傲·秋思》,仿佛看到了层峦叠嶂,暮蔼沉沉,山衔落日,孤城紧闭;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眼前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词人一身猎装,气宇轩昂;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作者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追忆沙场生涯;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感慨词人突破家庭束 , 立志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精神。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词吧,汲取古代文化与思想的精 ,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iá

    闻名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气宇轩昂”中“气”的意思是(    )
    A . 生气 B . 人的精神状态 C . 气势 D . 人的作风习气
  4. (4) 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再写个句子。

    闻名xiá迩的好诗词交汇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妙乐章,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老夫发少年狂

挽雕弓如满月

③燕然未归无计

了却君王天下事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1. (1) 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 (3)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 (4)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向?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B .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C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D . 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

    ①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②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③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⑤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⑦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⑧最后,读书要“手脚并用”。人的记忆力有相当的局限性,人的理解力亦需要多重辅助。动手记下要点,动手写下感受,动手转发给师友,便多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应当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从书中汲取营养,又将知识应用于现实;既以书为友,又以实践为师……在一个崇尚奋斗的时代,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⑨人生的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刘少华)

(选自201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1. (1)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2.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如何理解“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这句话的含义?
  4. (4) 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许衡①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意危坐②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庭③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晲视④而去。其家人化⑤之如此。”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注】①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金末元初著者名理学家、教育家。②危坐:端坐。③庭:(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④晲视:斜着眼看。⑤化:教化、数育。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B . 可:二者不得兼 /潭中鱼百许头 C . 得:故不为苟也/余因遍观群书 D . 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宫中府中,俱一体
  2.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3)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4. (4) 【乙】文中许衡哪些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观点。许衡的做法使得他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默写。
  1. (1) 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3. (3) 李商隐《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4. (4) 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5. (5) 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6) 成长路上,时而阳光,时而风雨。无论是欢笑还是痛苦,我们都要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扩大胸襟泰然处之。
  7. (7) ,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
  8. (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
古诗文默写。
  1. (1) ,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2. (2) 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3.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春景描绘冬景的咏雪名句是。《过零丁洋》中“”写出作者不惧生死以身报国的慷慨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