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点题库

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和“”;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

从《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蜀鸡与乌鸦

宋濂

   豚泽之人养蜀鸡,有文而赤翁,有群余鸟周周鸣。忽晨风过其上,鸡遽翼诸余鸟,晨风不得捕,去。已而有鸟来,与余鸟同啄。鸡视之兄弟也,与之上下,甚训。乌息衔其余鸟飞去。鸡仰视帐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找出并翻译文中蜀鸡对待“晨风”和“乌鸦”不同态度的句子。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A . 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黑而白章 (《捕蛇者说》) B . 色愈恭,礼愈           比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C . 怠                        策不以其道(《马说》) D . 是人多以书假余        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2. (2) 下列加点词与“腰白玉之环”一句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必先其心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 .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 . 如鸣佩环,心之(《小石潭记》) D .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3. (3)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4. (4) 有同学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段话与王国维境界说相联系,你觉得应与第几境界对应?请说明理由。         
    资料链接: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魏钟繇 ,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 , 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 , 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 , 最妙者八分。(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1. (1)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礼愈(  )         ②厕终日忘归 (  )
    ③诞惜不(  )     ④皆象之 (  )

  2. (2) 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B .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C . 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D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小题。

  1. (1) 对下面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人弟子其室(塞满,充满) B . 僵劲不能动(肢体。现在写作“肢”) C . 右备容(臭味) D . 同舍生皆绮绣(穿。现在写作“披”)
  2.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衾拥覆,久而乃和 B . 无从致书 C . 塞忠谏之路也 D . 其境过清
  3. (3)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1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 . 本文第2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1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 . 本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对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 . 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 (5) 本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非天质之卑

A .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 . 不必若余之手录 C .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谒余。

A . 我早晨到京师,马生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禀告我。 B . 我面向京师,马生通过同乡儿子的关系拜见我。 C . 我去京师朝见皇帝,马生领着同乡的儿子拜见我。 D . 我去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拜见我。
对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把它当作烧火的柴草。 B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C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 D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常常去百里外的乡镇,向有道德的人虚心请教。
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C .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D .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沃灌

    ②同舍生皆绮绣

    ③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3) 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 (4) 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 (5)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叱咄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诗四句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无从书以观

    ④同舍生皆绮绣

  3.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钱币乞之            遇其叱咄 B . 识书具              趋百里外 C .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每假借藏书之家 D . 扬州                手笔录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 (5) 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本文作者把自己时期在条件下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地介绍给,用来他勤奋学习,成为的人才。
下面句字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身倾耳

A . 衾拥覆 B .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 计日以还 D . 乡人子谒余
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幼时/即嗜学 B . 益慕圣贤/之道 C . 腰/白玉之环 D . 门人弟子/填其室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něi

chì  duō

遇其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幼时即学       嗜: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③弗之             怠:

送之             走:

⑤不敢稍逾约         逾约:

⑥无硕师名人与     硕师:       游:

理           援:         质:

⑧色愈恭,礼愈     至:

⑨负箧曳           屣:

⑩以拥覆           衾:

烨然若神人        烨然: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媵人持沃灌

③同舍生皆绮绣

④录毕,送之

⑤左佩刀,右备容

公卿之后

⑦无冻之患矣

我夸际遇之盛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每假借藏书之家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B . 当余从师也  使人所恶奠甚于死 C . 无从致书观  徒有先生也 D .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为佣耕,何富贵也
  2.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 .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 .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赠序。在文中作者对马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寄予了股切期望。 B . 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与自己的情况做对比,突出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求学意志的坚定。 C . 作者对“同合生”的优裕生活毫无羡慕之意是因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概括为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