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的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 B .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节选自《史记》《战国策》《三国志》。 C .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 . 《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
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 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ǎn)    运(chóu)    诈(jiǎo)    挑(tì) B . (jué)    蒸(liú)    狡(xié)    敏(ruì) C . (suǒ)    逻(jí)    腰(shèn)    惰(cí) D . (mò)    鲁(yú)    吞(yàn)    粗(liè)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
  1. (1) 读书足以怡情 , 足以傅彩 , 足以长才。
  2. (2)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3. (3)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谈读书》的作者是,他是家、家。他有一句关于知识的名言是:。《谈读书》这篇文章主要谈了读书的。《不求甚解》选自《》,作者是,作者在文中批驳了“”的错误观点,全面阐释了“”的真正含义,提倡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的《》一文。原文说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己)有三大志趣,其中之一是“”,后来有的人就这一点。作者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曲解写下了这篇杂文,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篇,即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片段节选,回答问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1. (1)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段论述的思路。
  2. (2)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正确吗?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
  3. (3) 理解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 (4)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匠人致敬

    ①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就占了较大的比例,无论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他都有记录。而正是凭了这样的“笨功夫”,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与计算机时代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竞是同一个方向。

    ②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年轻时为应对陈独秀“字则其俗在骨”的批评,他琢磨出了这样一个“笨办法”:每天,准备一尺见方的纸,百张;先用淡墨临习汉碑,等写完后,前面的纸也干了,再折四格写;最后用此纸写行草。如此,他苦练了两年才告一段落;后来,在北京又续练各种碑帖;直到1930年前后,才算是能稳准地运用悬腕。苦练了20年,沈尹默终成一代大家。

    ③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竺可桢还是沈尹默,确乎够“笨”够“拙”,他们几乎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虽然,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从投入产出的绩效比看,似乎太差劲了。如果他们能够走点儿捷径,再玩些诸如自我包装之类的花样,不也能够早早成名吗?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殊不知,缺少了时间的积淀,缺少了艰辛的努力,谁能保证其气象研究和书法创作的质量?

    ④由此观之,所谓“笨人”,那只是“明白人”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只有下过“笨功夫”的人,才知道“笨功夫”的意义所在。就像作家刘震云说起外祖母,虽然身高只有一米五六,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也是她的“笨功夫”,就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

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因为如果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你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原来“笨功夫”的背后蕴藏着能动的大智慧。

    ⑤是啊,“笨功夫”,不是平庸,不是呆板,更不是不动脑筋,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中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为量的积累,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l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否则,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那注定走投无路。

    ⑥做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做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说到底,就是要做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

    ⑦其实,在各个领域,像这般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他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们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要不得,以工匠精神支撑企业家精神,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无疑是与下“笨功夫”、具“匠心“格格不入的。我们要把做“笨人”、具“匠心”与“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李总理对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折射出甘做“笨人”、善具“匠心”的真谛。

  1. (1) 文章开头从竺可桢和沈尹默的事例写起,其作用是
  2. (2) 下面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说一说理由。

    材料一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材料二  川航机长刘传健在机舱玻璃突然暴碎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意志力,克服高空失压和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成功让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这一壮举被民航业界专家称为“奇迹”。

    材料三  当今娱乐圈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网红”,他们靠精心设计和包装,网络海量传播,一夜成名,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都销声匿迹了。

  3. (3) 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C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填空。
  1. (1) 《无言之美》选自《》,作者,安徽桐城人,家、家,主要作品有《》《》《西方美学史》等。
  2. (2) ,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 (3) 落日照大旗,。  (作者《后出塞》)
  4. (4) ,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桥粱  文盲  弧烟  苟安  旷远  盯着  怒吼

清明  振耳  海鸥  歌谣  鉴赏  海啸  白蒙蒙

得意扬扬  泛着白沫  怅然凝望  不声不想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各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 (1) 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
  2. (2) 请用上文中画横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对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们认识多彩的世界。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________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________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________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 . 涤荡    独到    观照 B . 激荡    独特    观照 C . 涤荡    独特    关照 D . 激荡    独到    关照
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表达”) B .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这个句子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 .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_________着生产方面的损失以及人事方面的_______,不是更要感到__________吗?为什么抛开了人不说,却去说一些_____________的鸟儿?

A . 忧惧  阻碍  担心  无关紧要 B . 忧惧  阻障  不安  无关紧要 C . 担忧  阻障  不安  无足轻重 D . 担忧  阻碍  担心  无足轻重
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 (2) 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 (3) 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自  祟高  关键  独创 B . 画意  灵魂  真挚  辉惶 C . 朴素  惨淡  意境  有赖于 D . 碧空  观查  搏斗  扬州
学习了《山水画的意境》一文,同学们对艺术之美的探讨兴趣大增。班级开展了“生活中的艺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创作美】你收集了不同形状的树叶,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拼图的“叶贴画”创作,请你把自己的设计过程介绍给大家。   
  2. (2) 【宣传美】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近日,从江苏省旅游局传来喜讯,由省旅游局、省国土厅、省交通厅等五部门共同认定,全省有13条生态旅游风景道列入“2018年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金湖是淮安市唯一成功入围的一家。

    金湖全域绿道全长约300公里,其中核。区l20公里,利用现有的县域交通体系、淮河入江水道和高邮湖防洪大堤,重点对道路进行黑色化、景观化、趣味化系统提升,建设了43个服务驿站,42.195公里国际标准马拉松赛道、100公里自行车公路赛赛道,打造银杏大道、水杉大道、榉树大道、广玉兰大道、香樟大道、枫杨大道等20多种主题大道,并在道路两侧20米的范围内栽植紫娇花、波斯菊、大滨菊、格桑花等30多种彩色草花。

  3. (3) 【发现美】下图是江苏同里镇,请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其旅游特色。

    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1. (1) 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40个字内)
  2. (2)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我们的意义。(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3. (3) 作者在文章说到:“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 (1) 【诗词之美】

    ①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②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写出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2. (2) 【雕塑之美】

    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第一个“”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