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知识点题库

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

味同嚼蜡                ①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                ②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                ③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                ④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                ⑤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文学常识填空 《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家、家。著有《》、《》等。

《不求甚解》一课选自《》,作者作家。

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作文
题目:读书之乐。

名著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上是思想家 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 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 。”

    以上摘录的文字告诉我们: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愚鲁:愚笨。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B . 狡黠:狡诈。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C . 繁琐:繁杂琐碎。炫耀:本课指夸耀、显示。 D . 聪慧:聪明。挑剔:故意过分地在细节上找毛病。
下列各句没有用到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 B .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C . 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D . 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疗治。
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 000万吨,_______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_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 . 因为  所以    而且 B . 既    所以    从而 C . 因为  又      而且 D . 既    又      从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谈读书

吴晗

    ①题目好像好奇怪,只要认识三五千汉字,便可读所有用汉字印刷的书了,书人人会读,何必谈?

    ②然而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能读书是一回事,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若干汉字的人都善于读书,能和善,相差只有一个字……问题就在这里。

    ③经常有些青年人,也有些中年人,其中有学生、教师,也有编辑等,他们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各个高等学校学生都在奋发读书的气氛中,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很突出了。

    ④要具体地谈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学生该读什么书,或者研究什么题目,该读什么书,这是各个教研组和研究导师所应该答复的。这里只能谈一种基本的经验。

    ⑤首先是方法问题。用老话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读得很细心,钻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为了一个字,有的经师写了多少万字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路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种人读书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吸收它们,丰富并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屋子散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呢,却正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用现代的话说,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这两种方法都有所偏,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统一起来,对个别的关键性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同时也必须领会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立场,既要有数量极多的钱,也要有一条色彩鲜明的绳子。

    ⑥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还必须联系实际,才能学得深,学得透。

    ⑦其次是先后问题。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是先读基础的书呢?还是先读专业的书呢?例如学习中国历史,是先学好中国通史,还是先学断代史或专门史呢?有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后次序颠倒了,不善于读书。其实道理极为简单,要修一所房子,不打好基础,这房子怎么盖呢?你能把高楼大厦建筑在沙滩上吗?因此,要读好书,必须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钻研,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有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更广。

    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是有道理的。有的书应该多读,特别是学习古典文,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重点、关键性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多读多抄,这个“二多”是必须保证的。

    ⑨第三是工具问题。认识了字并不等于完全了解这个名词的具体意义,有些专门术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并不是每个人都容易理解的,解决的方法是善于利用工具书。也以学习历史作例,不懂得使用辞源、历史人名辞典、历史地图、历史年表和历史目录学,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康庄大道上,也还是寸步难行的。

    ⑩要多读书,用功读书,但是还得善于读书。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作者介绍了自己读书的哪几点基本经验?
  3. (3)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也就是显得很突出了。“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②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 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这句话中的“森林”“西瓜”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时机

培根

    幸运之神好比市场,稍一耽搁,价格就变。它又像那本西比拉的预言书,如果当时能买时没及时买,那么等你发现了它的价值再想买时,书却找不见了。所以古谚语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模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肚了。

    所以,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1. (1) 培根是家,马克思称为“”。
  2. (2) 本文和课文一样,运用了论证和论证,论证了这一论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的征服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享受,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

    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一次,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联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工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再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供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觉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该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它。

  1. (1) 阅读文章后,请你谈谈书是如何“征服”人的。
  2. (2) 作者主张人要“征服”书,人应该怎么样去“征服”书呢?请具体阐述。
  3. (3)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 (4) 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②再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供奉物。

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在全市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作为校园的主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拟一条提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标语。
  2. (2) 从你们班的实际出发策划一次活动,帮助同学们解决用字用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 . 警察叔叔在和歹徒奋力搏斗,却有不少人袖手旁观 , 在一旁看热闹,实在叫人痛心。 C . 一有时间,王大朋就孜孜不倦地征战在麻将桌上,常常一打就是十几个小时。 D . 像小刚偶尔在自习课上讲几句话这样的问题,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②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 (1) 读书使人,讨论使人,作文使人
  2. (2) 读书时不可存心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 (3) 读书足以,足以,足以
  4. (4) 而读书的,全在于会意。
阅读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由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 (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2. (2) 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 (3) 分析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谈谈其作用。
  4. (4) 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采用哪种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亭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的首句一致)。
  3.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 (4) 文中第③段画“”的句子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 (5)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群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种论证方法。 B .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一句中的“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名句积累。
  1. (1) 从培根《谈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2. (2) 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或格言,请你仿照示例的格式,将你在课外收集的这类名言或格言抄写几例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三例)

    示例: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②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③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各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 (1) 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
  2. (2) 请用上文中画横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对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们认识多彩的世界。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